一開始,北漢士兵就拿出了一舉奪城的架勢,五千名步兵散落在整個東城門甕城附近,集中多個地點同時開始攻城。
城牆上後周士兵箭如雨下,石塊飛落,油鍋也正在煮熱,無比緊張地進行阻擊;而城牆下麵,北漢士兵矮著身子,頂著盾牌,一麵躲閃上方的攻擊,一麵向前推進。不約而同地是,兩方士兵都沒有發聲呐喊,隻是悶著頭不斷攻防。很快,十幾架長梯全部豎了起來,架在城牆上,數十名健壯勇士順著梯子向上猛衝。僅僅六米高的城牆,也就是幾個呼吸之間就可以登上。
這樣子一來,東城門附近的守城士兵就顯得有些捉襟見肘。
除了在城內隱藏起來的二千五百名士兵,晉州城南、北、西三麵各留了五百名士兵守城,現在隻有一千五百名士兵守在六裏長的東城牆上,再加上分出一部分士兵看守甕城內的百姓,人手不足的弊端很快就顯了出來,接連有兩處被北漢士兵衝上了城牆,順著這兩個缺口,更多的北漢士兵狂喊著急向城牆上衝擊。
沒等王晏吩咐,負責各段城牆防守的北周都尉、都頭直接將原本看守甕城內部的北周士兵喊走了,去直麵城外洶湧的北漢士兵。
也許是受到攻城喊殺聲的影響,甕城內的百姓們更加慌惶,拚命地向主城門處擁擠,下意識地想離甕城城牆遠一些,仿佛那樣會安全些一樣。
人群中,原本佝僂著腰的一些老年人慢慢挺直了身形,緩慢地從一些婦女、小孩子腰間、身後、背上扯下了一些包袱狀物品,不動聲色地向主城門的南側位置集中,將那些包袱疊放在城牆根處,然後重新開始搜集包袱。
而此時的城牆上,越來越多的北漢士兵衝上了牆頭,與後周士兵激戰在一起,全體防守士兵都在用力圍剿這些登上城頭的人,沒有人再顧得看甕城裏麵一直驚恐亂叫亂嚷的百姓,渾然不知甕城裏正在暗中醞釀的危機。
甕城一箭之地外,林楓與北漢招討使劉承鈞並馬而立,注意著攻城局勢的發展。
劉承鈞用馬鞭指著城頭上的士兵,興奮地說道:“我北漢勇士果然勇猛,已經有六撥士兵先後攻上了城頭!這晉州城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攻嘛!”
林楓凝重地搖頭,提醒他道:“我們這幾天來已經暗中觀察了晉州城許多次,總覺得這麼鬆懈的防守有問題!那王晏戎馬半生,必定不會如此傲慢輕敵。依林某看來,王晏必有後手!”
“後手?不可能吧,我已經按照你的吩咐,將斥侯撒遍了周邊五十裏,一直未見回報,城外應該沒有伏兵!”劉承鈞一愣,反問道。
“城外沒有,城內呢?”林楓指指城頭,依然不放心地反駁道,然後推推有些發愣的劉承鈞,大聲說道:“急令攻城車,全力攻擊甕城與主城牆夾角處!”
劉承鈞立即將命令傳遞了出去,八十名禁軍親衛也全部頂著一人高的巨形盾牌向前方的攻城車處跑去。
成敗就在此一舉了!劉承鈞不由地握緊了拳頭,死死盯住兩個城牆夾角處。
而此時的甕城裏麵,那些潛入的北漢精銳已經用小包袱堆出了半人多高的狹小斜坡,眼看著已經無法用身體遮掩了,幾十名士兵齊呼一聲,推開身邊的百姓,順著斜坡跑了上去,迅速搭出了一道人梯。
“上!”那些挑選出來的北漢精銳也不再隱瞞身形,抽出藏在身上的兵器,揮舞著逼退身邊的百姓,順著斜坡和人梯向城牆上衝擊,跑在最前麵的正是跟著林楓提前出發的兩名都頭之一,名叫魏可勝。
就在這時,一名回身到甕城內邊搬石頭的後周士兵無意中一抬頭,發現這個異狀,立刻扔下石頭,指著那個人梯大喝道:“甕城裏有敵人!”
這時的城頭嘈雜、繁亂,沒有幾個人聽到他的喝聲,這名士兵急了,轉身扯住身邊幾個低頭跑路的士兵,拉他們到了甕城內麵,指著人梯大喊。士兵看到這個場景都震驚不已,齊聲驚呼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