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節 心中許願(1 / 1)

許個心願,果然靈驗。類似的案例不在少數,這是中國民俗文化中的一種文化現象,也是開發自身潛能的一種簡便方法。

許願的方法並不神秘,也很容易做到,針對自己的追求,不妨列下心願表。文獻顯示這樣一個例子:

某男28歲那年,被查出肝癌晚期,他妻子抱著不到兩歲的孩子,哭得死去活來。他的心也在發顫:“家裏一貧如洗,我走了,妻子和兒子怎麼辦?離世前,我一定要為他們做點什麼……”

懷著深深的歉疚和對妻兒的至愛,他在病曆背麵寫下生命中最後的心願:(1)開家小店,掙10萬元;(2)解決妻兒的生活來源;(3)陪妻子到祖國東南西北看看……最後,美美地睡一覺,無牽無掛地離開人間。一項項列下來,竟有28個心願等他去實現。他不顧人們的勸告,停止了化療,開始追逐第一個心願:開店。

他在一家飯店前支起一個小攤,賣烤豆腐。每烤一塊能賺5角錢,他每晚要烤四百多塊,總是忙到淩晨才能收攤。過度勞累,使他的身體狀況不斷惡化,早上醒來,他經常會流一大攤鼻血……一個月下來,他居然賺了六千多元!不久,他把攤位交給妹妹料理,帶著妻子去北京遊玩。看升旗、遊故宮、登長城……妻子一次次幸福地“醉倒”在他懷裏。

從北京回來後,他的癌細胞向肺部擴散了,醫生主張手術切除癌變細胞,但他堅持要做化療,因為手術要麵臨較大風險。化療的間隙,他馬不停蹄地在城區奔走,尋找合適的門麵,然後一口氣開辦了5家連鎖烤豆腐店,每月能收入3萬多元。

轉眼,生命又滑過一個年輪,他拒絕了耗時的化療,背著一包包的中藥,帶著妻子開始遊曆天涯海角。他們體味了西湖的婀娜,見證了泰山的巍峨,欣賞了北極村的神奇極光,又去了青藏高原……

隨著視野不斷開闊,他的商業眼光也大大拓展。他把雲南產的名茶運到家鄉,開了一家茶莊,生意竟然十分興隆。每賣出一斤,他就能賺300多元。

終於,醫生預言的死亡日期來臨了,他也完成了第27個心願。和妻子盤點時他發現,他們的財富已經達到一百多萬!此時,他隻剩下了最後一個心願:什麼都不做,什麼都不想,美美地睡去……

再次檢查時,醫生發現他的癌細胞竟然完全消失了!這一奇跡連醫生都驚歎不已。這名男子發病前是一名普通的工人。一個絕症病人,竟會在短短兩年內,實現了許多普通人20年乃至一生都難以實現的心願。

對過去的不幸經曆念念不忘,對自身弱點耿耿於懷,其實是一個思維習慣的問題。改變你總是怨天尤人的習慣,開始感謝生活帶給你所擁有的東西,不斷自我調整,向未來許下最美好的願望,即便最初你都不相信它能實現。

2007年美國有關“夢想成真”的民意調查顯示,在2萬個樣本中,“沒有許願”的人數為0,認為“願望全部實現”的人數為18.69%,而覺得“願望基本實現”的人數高達54.3%,至於覺得“願望沒有實現”的人數則隻占26.9%——可能“願望之神”真的存在,隻要你的願望不是秦始皇式的“不死之夢”,那麼,許願的成功率竟然高達73.1%!

其實,許願也是改變自己的一個舉措,盡管做起來看似簡單,然而,等於你在啟動預約未來的程序。

《聖經·箴言》:沒有願景,人就會毀滅。從生活目標的角度看,願景是指利用想像與智慧來思考或規劃未來的能力,具體表現為未來可能或將會是什麼樣的精神景象。

無論你的願景是什麼,它都會具體表現為一種責任感,在你人生道路上的所有決定都將以事件和行為的方式記錄下來。這些事件與行為,不論大小,都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