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遠離煩惱(1 / 1)

麵對大千世界和複雜多變的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煩惱也如影隨形,揮之可去,去而又回,正如宋·蘇軾這首《花影》詩所雲:

重重疊疊上瑤台,

幾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卻教明月送將來。

曾有一位智者說過這樣的話:人一輩子隻做了兩件事。哪兩件事呢?一是製造“煩惱”;二是設法解決“煩惱”。這意思是說,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煩惱,而清除煩惱不可能一勞永逸。

其實,大多數煩惱都來源於我們自身,或是說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據統計,一般人的憂慮有40%是屬於過去,有50%是屬於未來,隻有10%是屬於現在,而92%的煩惱從未發生過,剩下的8%則是你能夠輕易就會解除的。由此可見,煩惱都是自找的。

由於煩惱純屬個人心理現象,一旦形成心靈的痼疾,就成為心理障礙者。人一旦成為煩惱的俘虜,正常的行為失控,正常的生活秩序受到破壞,對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後果。在今天,人類來自內源性的各種心理疾病,往往與煩惱有關。

一個人如果想遠離煩惱,最好的做法是拿得起放得下。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有的人活得輕鬆,而有的人活得沉重?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後者是拿得起,卻放不下,所以沉重。

放下心中所有難言的負荷,放下失戀的痛楚,放下費盡精力的爭吵,放下屈辱留下的仇恨,放下對名位的爭奪,放下對權勢的角逐……凡是該放下的都要放下。隻有放得下,你才能擺脫煩惱和糾纏,整個身心沉浸在輕鬆悠閑的寧靜中。

放下的,當然是應該放下的,過去了的,不應有的,強求而難以達到的。放得下,看似消極,實質卻是一種積極的心態。

拿得起是可貴,放得下是超脫。人生最大的敬佩是拿得起,生命最大的安慰是放得下。當迷霧消散塵埃落定的那一刻,你會發現這一切原本隻是自己放得下。煩事人人有,放下自然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