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節 適度為上(1 / 1)

世間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度”。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生活中注意把握“度”,做到適度。一些人貪權、貪財、貪功、貪色、貪杯等,就是因為不知事物的度;不知道對權力、錢財、功名、美色等的占有超過了一定的限度,就會發生質變,走向追求目標的反麵。

每個人的生活中,也有度的把握,如思慮過度,會傷身害體,情緒過度低落,容易產生輕生的念頭等。實際上,人生之度,隨處可見。小至個人的學習、生活,大至工作中的大事決策、宏觀把握。從某種意義上講,人生也可以說是一種把握“度”的藝術。這裏說的“度”,不是指計量單位,而是哲學概念,是一定事物保持自身質的穩定性的數量界限,它表示的是質與量相統一的範疇。

人生路上,做人做事,為人處世,都有度的問題,把握得準,處理得當,則自然流暢,事半功倍,功業圓滿;反之,則煩惱不斷,甚至事與願違,功敗垂成。把握好度,是人生之大本事,是門大學問。人實質上是生活在度之中。

事物的存在總有最佳上限和下限,做事要恰到好處,總要有個度,不要過頭、過杠、過分、過火。

過高的事不想——不致煩惱;

偏低的事不為——不致遺憾;

恰當的事力行——總得圓滿。

貴在知限。所謂自知之明,是知道自己的界限在什麼地方。

人生在世,應做一個有立體內涵的人,應有一定的高度、厚度、寬度、重度和長度。支撐人生高度的是品德,支撐人生厚度的是才智,支撐人生寬度的是心胸,支撐人生重度的是業績,支撐人生長度的是健康。要靠精神力量,靠終生修養,靠潛心學習,靠努力拚搏,增加自己人生的高度、厚度、寬度、重度和長度。

保持生命的活力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過程。要使生命在矛盾運動中處於平衡和諧狀態,不迷失方向,惟有時時適度、事事適度。適度是一種動態平衡與和諧的良性運行和變化狀態。適度如水,千變萬化。芸芸眾生,人的生命軌跡各不相同,適度的標準也各不相同。但世間萬物是一個相互聯係、相互依存的統一體,適度還是有普遍性標準的。一個人能夠迎合自然界的定理,能夠遵循社會的公理,能夠依照事物的本來麵目,能夠擁有自適應性和互適應性,歸根結底能夠達到一種自然的動態和平衡與和諧,就是適度者。

人間一切悲情大多是因失度而失衡引起的。如駕駛汽車,車速過度,有害生命安全。美味佳肴,吃得過度,有損健康長壽。有才有力而罔顧法德,用錯了方向,行為失度,也會使自己失去自由。濫伐樹木、濫吃動物,會使生態環境惡化,最終殃及人類等等。適度者生、適度者存、適度者安、適度者成、適度者樂。

隻要我們敬奉適度,以適度為上,把適度放置於內心、儲存於大腦、展示於語言和行動,度時、度事、度勢、度聲,自覺用適度來調控生命,就能成為一個清醒的人,生命運行就會呈現平衡與和諧的狀態。

蘇東坡有一首《東欄梨花》詩:“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飛時花滿城。惆悵東欄一株雪,人生看得幾清明。”這“人生看得幾清明”說的就是做一個清醒的人很難。難在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