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本草》出自唐代名臣——官中書令張說之手。全文不足三百字。構思巧妙,內容新奇,語句精練,言簡意明;喻金錢為中草藥;褒貶兼具,論述精辟,剖析恰切,讀了耳目一新,令人深思。
《錢本草》:錢,味甘,性熱,有毒。偏能駐顏,采澤流潤,善療饑、解困厄之患立驗。能利邦國,汙賢達,畏清廉。貪者服之,以均平為良;如不均平,則冷熱相激,令人霍亂。其藥采無時,采之非理則傷神。此既流行,能召神靈,通鬼氣。如積而不散,則有水火盜賊之災生;如散而不積,則有饑寒困厄之患至。一積一散,不以為珍謂之德,取與舍宜謂之義,無求非分謂之禮,博施濟眾謂之仁,出不失期謂之信,入不妨已謂之智。以此七術精煉,方為久而服之。令人長壽。若服之非理,則弱誌傷神,切須忌之。
《錢本草》揭示錢的流行:積、散、取、舍、出、入均應符合理性要求,隻有在德、義、禮、仁、信、智的倫理道德範圍內,久而服之,才有令人長壽之理。否則,“采之非理傷神”,“若服之非理,則弱誌傷神”。傷神則有損壽害體之災,世人不可不知。
錢財之物,聚散有度。切莫看得過重,以免傷神害體。為此,收錄三支名歌,供大家借鑒。
誌公和尚《勸世歌》:
南來北往走西東,看得浮生總是空。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來來往往有何功。
田也空,地也空,換了多少主人公。
金也空,銀也空,死後可曾在手中。
……
石成金《樂誌歌》:
世人各有誌,惟我聽自然。
我也不思量去為王為霸,我也不思量去成佛成仙,我也不思量黃金白米倉箱滿,我也不思量家舍田園阡陌連。但隻願草鋪一覺眠,但隻願布衣常護體,但隻願茅屋不穿天……
跛足道人《好了歌》: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人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金銀忘不了!
終朝隻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
上述三支歌詞,如同三味清心良藥,通治貪財傷身之患。如果概括三支歌的本意,那就是:勸人莫為金錢所累,莫為錢財傷神耗體。錢財本是身外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隻有身體健在,才是屬於你的。
管理金錢,很大程度就是管理自己。奉勸世人,以錢代“藥”,把金錢視為療心益神之妙藥。發揮此“藥”給人以延年益壽之神效,我們的身體,我們的社會均可健康無恙。
錢財本是身外物,
聚來散去貴有度;
合理流通莫貪戀,
勸君勿作守財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