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全國進行第二次人口普查。中央確定6月30日24時為全國人口普查登記標準計算時間。經普查,全縣共有54315戶,265121人。

7月19日至21日 合陽縣全民運動會在縣城舉行,比賽項目有田徑、球類、射擊、象棋。

7月30日 中共渭南地委通知,經中共陝西省委批準,劉文科兼任中共合陽縣委副書記。

是月 在貫徹中央關於實行兩種勞動製度、兩種教育製度的指示中,合陽縣大辦農村耕讀小學,實行半耕半讀教學方式,廣泛組織貧下中農子女入學。至1965年底,全縣共辦耕讀初小198所,耕讀高小192所,耕讀完小189所,共有學生14235名。自編耕讀教材在全省推廣,並代表陝西省出席全國半農半讀教育工作先代會議。

8月9日至18日 合陽縣人民委員會縣長張濟倫赴北京參加全國集中產棉縣第二次棉花生產會議。

8月10日 中共渭南地委組織部轉發中共合陽縣平政公社委員會總結的《堅持黨支部“三會一課”製度》的經驗材料。

8月12日至9月7日 中共合陽縣全委(擴大)會議在縣城召開,各公社黨委書記、縣級各部門負責人列席會議。縣委書記董繼昌作工作報告。會議以中央五月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擴大會議精神為指針,堅持以階級鬥爭為綱檢查總結工作。縣委領導班子對一年多來全縣農村社教運動和城鎮“五反”運動的情況作初步檢查;對縣家畜配種站、和家莊公社七一大隊領導班子嚴重不純問題進行嚴肅處理;對城鄉社教運動進行研究部署。縣委副書記王殿臣就提拔新生力量,培養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作專題講話,要求按照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同誌的指示和五月會議精神,堅持五個條件,執行德才兼備的原則,正確地考察識別幹部,把領導班子充實好,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一批一批地培養起來。會議提出各級黨組織各單位都要經常保持有三線準備,班長要配好一、二、三把手,領導班子要培養好第二線、第三線接替人,人事部門要建卡登記,建立專門檔案,使之製度化。

8月15日 合陽縣人民委員會發出指示,要求冬春大力開展水土保持運動,以農耕地為主,塬、溝、坡結合,實行“專業隊、椽幫堰、小集中、大連片”的治理方案,治理耕地21萬畝,造林1萬畝,控製水土流失150平方公裏。

8月23日 中共合陽縣委向省、地委報送《合陽地區民主革命很不徹底的情況報告》。報告所列合陽民主革命很不徹底的表現為:土改時劃定的地主、富農占當時總農戶的20%,比例偏低;對劃定的地主、富農普遍打擊很不徹底,對財產分得少,留得多;一部分反革命分子沒有受到應有的鎮壓,全縣清理出71人。

9月1日 中共合陽縣委決定,成立縣委財貿政治部、縣委農林政治部。

9月10日 國務院發出文件,更改生僻地名,其中將郃(合)陽縣的“郃”字改為“合”字。

9月11日 合陽縣人民委員會向渭南專區報告合陽災情。報告稱:7月6日、7日和16日,合陽連降三次大暴雨。8月14日黃河暴漲,流量達16700m3/秒,新民、東王、百良三個公社14個大隊計31個生產隊受災,秋田受災麵積17480畝。其中新民公社97%的耕地被淹,倒塌房屋532間,衝走豬49頭,羊17隻,特重災民3876人。

9月15日 中共合陽縣委組織社會主義教育工作團,由縣委書記董繼昌帶隊赴長安、臨潼參加社教。

是日 中共合陽縣委決定,在城鎮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分為三期,計劃到1967年結束。

9月19日 中共渭南地委組織部通知,地委決定,經中共陝西省委批準,柳林興任合陽縣縣長,免去張濟倫合陽縣縣長職務。

9月25日 中共合陽縣委轉發合陽縣人民武裝部《關於整頓、調整民兵師、團、營組織實施計劃》,要求縣編民兵師,公社編民兵團,生產大隊一般編民兵營。

10月7日 渭南軍分區奉陝西省軍區奉轉蘭州軍區司令員、政委命令,任命王東波為陝西省合陽縣人民武裝部副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