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中共合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樊涓娟

在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的新的曆史時期,一部由縣委黨史研究室精心編纂的中共地方史書《中國共產黨合陽縣曆史大事記》(1921.7-1998.12)隆重出版麵世。這是全縣社會政治生活中一件值得慶賀的大事。懷著莊重的曆史責任感,我衷心祝願這部書能夠在資政育人和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應有的史鑒作用。

我們黨曆來十分重視對黨的曆史的研究和學習。毛澤東早在1942年就指出:“如果不把黨的曆史搞清楚,不把黨在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辦得更好。”之後,黨的曆史研究工作,一直為黨的曆代領袖所重視,並在黨和人民的事業進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共產黨合陽縣曆史大事記》是縣委黨史研究室幹部十多年心血的結晶。他們廣征博采,求實存真,數易其稿,終於編纂成書,為地方黨史學科增添了新丁。該書翔實準確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各個曆史時期在合陽的重要活動及重大事件,再現了合陽社會進步的曆史印痕,客觀地印證了中國社會發展與中國共產黨人奮鬥之間的因果關係。

合陽曆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文景觀薈萃,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是光耀中華的黃河文化發祥地之一。勇敢、勤勞、樸實的合陽人民自古就有追求進步、不畏強暴的奮鬥精神。在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大革命時期,就讀於清華大學的合陽籍進步青年學生王複初、中學生黨修甫,受到馬列主義革命思想影響,在京參加轟轟烈烈的五四愛國運動,積極從事革命活動。在鄧中夏、瞿秋白、惲代英的培養教育下,就讀於上海大學的師集賢較早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其影響鼓動下,合陽進步學生孫玉如、鄒景山、馬淩山、劉高天等先後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們與在西安上學的張培元、李巨然等學生曾建立回鄉學生工作隊,宣傳革命思想,並在合陽建立黨、團組織,發動貧雇農,組織農民協會,進行反軍閥、打土匪,抗糧抗稅的革命活動。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領導合陽的進步青年學生,在合陽中學幾度掀起學潮,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所代表的封建地主勢力在合陽的專製統治。抗日戰爭時期,中共沿河特委在合陽成立。根據中共陝西省委指示,在沿河特委書記王俊主持下,以賀三多為書記的中共合陽縣委於1938年5月在百良東宮城小學正式成立。國共合作的抗日戰爭時期,在保衛黃河、保衛邊區、保衛陝西、保衛西北的抗日救亡鬥爭中,合陽黨組織堅持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國民黨地方政府、駐軍有效配合,宣傳武裝民眾,組織抗日河防,使合陽成為陝西知名的“小蘇區”。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為策應我軍中原突圍,中共黃龍特委組織的黃龍淺山地區武裝暴動在合陽皇甫莊一舉成功,震撼了國民黨在合陽及陝西的反動統治勢力。在中共合陽縣工委(縣委)的領導下,合陽遊擊支隊、合陽水上交通線先後組建,一批黨的優秀兒女為了新中國的誕生而浴血奮戰。

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共合陽縣委領導下,勤勞勇敢的合陽人民迅速投入肅特反霸、建立和鞏固各級人民政權的偉大鬥爭之中,同時大力恢複和發展生產,醫治戰爭創傷,很快實現對封建土地製度的改革,人民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繼之,在黨的領導下,又在全縣順利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開始步入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之中。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合陽縣委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認真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清理和糾正冤假錯案,在撥亂反正的基礎上,及時地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使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合陽大地,合陽經濟社會發生了令人難忘的深刻變化。人民生活較快地擺脫了溫飽問題的曆史困擾,邁出了向小康社會進軍的曆史腳步。

滴水見太陽。綜觀這部合陽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地方性史書,非常有助於我們和我們的後代人深刻理解“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祖國的繁榮昌盛”這一偉大真理。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們也更容易了解古人“以史為鏡”的良苦用心。該書旨在“存史、資政、育人”,它內容全麵,客觀真實,陳述簡約,綱目清晰,體例規範,融資料性與可讀性於一體,是了解近、現代合陽的一麵史鏡。科學的生命在於真實。因此,我認為這是一部向全縣黨員、幹部和群眾,特別是青少年進行光榮革命傳統教育的極好教材。

曆史從昨天走來,一切都會成為曆史。在此,我真誠地希望一切有誌於合陽振興的同誌和朋友,都能夠有一種讀史的衝動和知史的欲望。相信《中國共產黨合陽縣曆史大事記》將會使各位讀者展卷有益。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