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人被訴訟違犯《森林法》,要罰款,或者押往天庭受審。商人反複申訴,那棵胡楊樹已經枯死。執法人員不予理睬。忽然,天空出現一座瓊樓玉殿,周圍祥雲飄浮,彩虹飛舞。眾人爭先恐後攀登仙境,引發戰爭。後來,烏孫人、月氏人、匈奴人陸續卷入殘酷撕殺。五百高僧不忍看生靈塗炭,共同念經,讓瓊樓玉殿還原成精巧玉器,飛向需要它的人們。文字也閃著金光,像花瓣飄落,並且發出美妙音樂。花瓣與音樂堆積成山,光輝燦爛。各族人驅馬揮刀,搶劫珍奇聖物。文字金光消失,變成五色沙,彙聚隆起,人稱鳴沙山。月氏王常常聽到從沙山裏傳出悅耳誦經聲。當時,匈奴王子冒頓當人質,得知這個秘密,偷到月氏王玉枕,騎著一匹發情野駱駝逃回,殺父親,率領精兵強將,打敗月氏部族,用各種殘酷刑罰拷打月氏王,逼他說出挖掘財寶的方法。月氏王被折磨致死。那天,每個敦煌人都看見一匹銀白色大象緩緩向西天走去、一隻金色獅子緩緩向南山走去、一隻翡翠色孔雀緩緩向天空盤飛而去。冒頓說月氏王靈魂從天靈蓋飛走,那麼,我就把他的天靈蓋當作酒器。他說到做到。月氏王天靈蓋給冒頓充當酒器幾十年,直到他南征北戰統一匈奴各部落,直到他把漢高祖劉邦打得屁滾尿流,直到他送給劉邦妻子呂後一件玉枕、一封涉嫌性騷擾的情書。呂後將玉枕退回,同時捎來一封香氣四溢的書信。冒頓反複品味滿卷騷氣,得意洋洋。野駱駝被感染,提前發情,踢碎他天靈蓋。部落人用月氏王天靈蓋作為替代品。莊嚴儀式進行時,眾目睽睽之下,酒器變成精致玉璧,正麵是獅子背上落著展翅開屏的孔雀,背麵是載負著三危山和月亮的大象。大家不知所措,冒頓兒子稽粥搶過玉璧,掛在胸前,說:獅象乃獸中之王,孔雀為鳥中之王,得此祥物者為單於!不從者,殺!三心二意者,殺!戰鬥萎縮者,殺!於是,玉璧成為曆代匈奴王的神聖標誌。後來,漢朝皇帝擊破匈奴部族,單於王在敦煌召開緊急軍事會議,做出重要決定:匈奴從此分成兩支,主力在神聖玉璧的指引下,沿著當年大月氏人敗退的路線一直向西尋求發展;另一支由王後率領,攜帶玉枕,向東隱藏到鮮卑族中去,尋求生存。於是,單於帶領十萬騎兵向西而去,到達伊犁河流域、中亞、頓河以東與伏爾加河等地,後來推翻東羅馬帝國,以匈牙利大平原為大本營,進攻西羅馬帝國。出征前,首領阿提拉召集部眾,高舉玉璧,大聲宣布:多年來,匈奴人一直以馬背為家,以弓箭為手臂,以殺人為目標。我們即將同高盧人與羅馬人組成的聯軍進行最後一戰,勝,則解甲歸田;敗,就馬放南山。總之,以前的戰爭生活狀態要改變。現在,我親自要矛擊碎這塊曾經神聖玉佩,以免各部族為爭奪它而互相殘殺。他舉起長矛,拚力一擊。長矛與玉璧撞擊出獅吼象鳴,震耳欲聾。接著,一隻翠綠色孔雀翩翩盤旋上升,越來越大,遮蓋住太陽,大地淹沒在黑暗中。孔雀在空中停留片刻,飛向東方。太陽光線再次降臨,玉璧神秘消失。後來,阿提拉隊伍慘敗,他想自己撞碎頭蓋骨。羅馬教皇李奧一世知道他遭遇精神危機,約談:再強大的武力都會衰竭,再薄弱的花朵都會開放。希望從此以後通過文化拯救自我。阿提拉說:我早就厭倦了戰爭。之所以持續這麼多年,是因為喜歡那塊玉璧。要擁有它,就必須不停地撕殺。可是,現在,我什麼都沒有了,沒有鳴鏑、沒有歡呼、沒有安慰、沒有空氣、沒有色彩,什麼都沒有。我被世界和陽光拋棄。李奧一世說:難道你還牽掛著玉璧嗎?阿提拉說:不,我現在最想得到中國敦煌生長的一種蘆葦,做成蘆笛,把它當成父親,兄弟,朋友,或者情人,隻有那樣,才能擺脫困境。李奧一世說:你正在擺脫煩惱。也許,不久你會發現玉璧還在你胸前,與血腥、王權沒有任何關係。它僅僅是純粹,是堅定,是品格。會談後,阿提拉隱姓埋名,回到匈牙利大平原,與眾多匈奴人一起融入歐洲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