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3)

平湯馨女士是蕭伯納的活潑的同情的伴侶,蕭伯納在近代文壇上的聲譽,在促成他成功的要素裏麵,這位賢夫人的力量不小。她替世界上成全了這樣一位文學家,這不僅是她自己對於丈夫的事情,不僅是她自己對於丈夫的貢獻。

(原載1929年4月28日《生活》周刊第4卷第22期)極怕新聞記者的文學家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所謂“為己”者,是極力求自己獲得實際的學問,“為人”者即有了一知半解,或竟一無所知,卻不患無知,但患人之不已知。前者是腳踏實地的做工夫,後者則憧憧往來,以濫出風頭自擾心誌。像震動科學界的發明家安斯坦極不願意有人替他做廣告,很不喜歡看見新聞記者把他的相片登在報上。現在又有一位極怕新聞記者的文學家,比安斯坦還要厲害。這位文學家就是罕姆森(Kunt Hamsum),挪威人,以能深刻描寫農民生活聞於民,曾於1920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金。挪威國得到這位在國際上替祖國爭光的文學家,簡直把他當作國寶,今年8月4日是他的七十壽辰,挪威全國替他慶祝,簡直好像是一件有關全國的大事。這是由於全國人民敬仰他而出於自動的行為,並不是由政府出了什麼命令指使的。這總算得是一件很出風頭的事情,但是這位文學家卻是著名的怕出風頭,極怕有人替他吹,因此極怕新聞記者。

這次逢他七十大慶的機會,挪威國的許多新聞記者又想包圍他,弄點談話的材料刊登出來,但是還是失敗。在將近他生日的那幾天,有許多新聞記者各處尋他,都被他躲掉,後來在他壽辰的前一天,居然有三個新聞記者在克立斯坦孫(Christiansand係挪威南部一個海口)地方尋見他和他的夫人瑪利。但他們夫婦倆一覺得有新聞記者追蹤,立刻躍入汽車,向樹林中急馳,三個記者雖分途趕去,還是趕得一場空。

比較的有點記載登出來的要算是哥本赫根(Copenhagen丹麥國的京城)有一家報紙,名叫(Afterposten)。這家報館最近有一個新聞記者知道罕姆森因旅行到了該處住在一個旅館裏,他不待通報,闖入旅館裏去自動的尋覓,忽在一個走廊上瞥見罕姆森,當時罕姆森正要步入走廊旁的一個房間。這位眼靈腿敏的新聞記者三步改作兩步的追上去,先把自己介紹後,不敢說出他所厭聞的一個字,就是“接談”(“interview”),隻不過臨時問他幾個問句,那位文學家對這個新聞記者相了一會兒,回答道:“務請你做個好事,讓我安寧罷。我告訴你,我並不住在這裏。再會,先生!”說了就走,這就算是這家報紙所得到的和他“接談”的記載了!

照我們看起來,罕姆森的怕宣傳似乎未免過分些,但以他這樣在世界文壇上鼎鼎大名的文學家,而生性卻如此之不喜張揚,也無非寧願過心安理得腳踏實地的生活,而不願過表麵浮華而內心感覺空虛的生活。世之但知熱中鑽營欺世盜名而一點不肯反躬自省,一點不想到自己能力怎樣,一點不想做點實際工夫的人,對之似乎不能無愧。

(原載1929年10月27日《生活》周刊第4卷第48期)辛克萊路易斯

辛克萊路易斯(Sinclair Lewis)是獲得1930年瑞典諾貝爾文學獎金以諷刺小說驚動世界文壇的美國小說家。他今年已四十五歲,但他在二十三年前畢業於耶路大學後,即為新聞記者及雜誌編輯,筆墨生涯即已開始。在十六年前,他的第一部小說Our Mr.Wrenn問世,在當時仍默默無聞,隨後四五年間又續出小說四種,仍不為人所注意。幸此時他已可恃小說自維其生計,將積蓄所得,駕一汽車,遍遊美國全境,觀察各地風俗人情,搜集無數瑣屑材料,根據觀察思索所得,精心結撰,至1920年,距今得文學獎金恰為十年,他的最先著名的小說《大街》(Main Street)出版,距第一部長說問世的時期為六年。記者所以鄭重把時間的距離提出,長者二十餘年,短者亦六年,足以表示一業之成皆須有其相當之準備與努力乃至失敗時期的經過,決無一蹴可幾,咄嗟立就者。

準備與努力固為要素,尤要者在能獨出心裁,不落恒蹊。美國以首富聞於天下,科學發達,物質享用日新月異,在常人殆歌舞升平,稱頌功德之不暇,而路易斯獨用其銳敏眼光作深切之觀察,對美國文化作激烈的攻擊,對於美國各大學頑舊思想的人物尤明目張膽猛攻不遺餘力,其嚴厲之批評與直率之態度,遂引起國內頑舊派之反感,有的竟說瑞典文學院本屆以文學獎金給與路易斯簡直是侮辱美國,其所受之反感可以想見,但路易斯並不為之氣餒,在本年1月間由美親赴瑞典參與授獎典禮時,其演辭中仍是充滿反抗現實的態度,他在此批評美國思想之落伍,有這幾句話:“我們大多數人所敬重的時髦雜誌的著作家,仍是那些滿嘴高唱著一萬二千萬人口的美國,其簡單與僅屬村舍的性質,與四千萬人口的美國一樣;以為現在有了一萬工人的工廠,其中工人和經理的關係仍和1840年隻有五個工人時候一樣的親近,一樣的不複雜;以為現在家人雖住在三十層樓公寓中的一所房屋,下麵有三輛汽車等候著應用,書架上隻有五本書,下星期也許就有離婚的危機,卻說父子間的關係和夫婦間的關係,和1884年玫瑰花籠罩五個房間村舍時代完全一樣。總而言之,美國雖經過了一種革命的改變,由粗率的殖民地一變而為世界上一大國,他們以為山叔叔的田舍的和清教徒的簡單生活仍是一點未曾改變。”美國輿論界對他這樣的批評持異議者頗多,但記者譯述他這幾句話時,想到我國一般國民的思想態度是否能與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相應,倒是一個很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他的那部最先著名的傑作《大街》,出版後,風行之廣,再版之速,為始料所不及,幾於全國人手一編,其魔力之大,為十年來小說界中所僅見。該書以一醫士之妻與其夫為主角,描寫美國西中部鄉鎮生活之狹陋,其地隻有一大街,可容一福特汽車通過,此鎮居民蠕蠕然活動於此街,其思想之平凡,見識之淺陋,趣味之狹小,在旁人視之,到處可鄙可笑,而彼等乃麻木無知,無從啟發。此醫士之妻在做女學生時代,本有提倡文藝改良社會的誌願,乃嫁此醫生後,意誌逐漸消磨,碌碌一生,事夫育兒以終。著者之意,此鎮上非無頭腦較為敏銳之人,惟頭腦敏銳,則與庸俗格格不相入,終為同化而成一樣的麻木。居民除機械的物質生活外,不知其他。著者對於美國現代文化深致不滿,雖盡其冷嘲熱諷之能事,卻具有提高之熱誠,使讀者發生超脫環境之感想。

(原載1931年3月14日《生活》周刊第6卷第12期)最有益於全世界的老頭子

你做了有益於人的事情沒有?

科學界發明家的老前輩愛迪生(Thomas A.Edison)已八十歲了!最近美國有人發起全國用選舉方法選全國最偉大的人物,這位白發老翁便是當選的人,其實受他發明之賜的豈但美國,簡直是全世界!我現在要和諸位談談這位有益於全世界的八十歲老頭子。

經過五十年之久,愛迪生在他試驗室或工廠裏麵,在一個星期裏,通扯平均起來,有六日工夫每日十八小時作工,有許多時候簡直七日裏麵日日都做十八小時的工作。根據每日八小時的工作計算起來,他所盡力於有益於世界人類的工作,和平常一個人用去一百二十五年的時間一樣!假使這位每日八小時工作的人從二十二歲起(愛迪生的重要發明是從他二十二歲開始)即開始發明,那末照愛迪生的發明成績算起來,這個人現在要活了一百四十七歲才行。就是這樣,他還不能趕上愛迪生,因為愛迪生的發明至今尚未停止,在最近的已往七八年裏麵,這位老怪傑每日工作平均仍有十六小時之多!這樣說起來,如把上麵所說的五十年,和最近的八年,共總計算起來,那位要趕上愛迪生的人,簡直要現在已經活了一百六十歲!而且不可就死,還要很強壯的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