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重症監護室內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及護理對策分析
論著
作者:王殿琳
【摘要】目的分析對呼吸重症監護室內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患者進行護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選擇26例我院呼吸重症監護室內的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患者,對其病原菌分布、臨床資料進行分析,提出護理方法。結果26例患者中有2例死亡,治愈率是92.31%。結論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同時也要掌握好有創機械通氣的指證,從而減少發生相關性肺炎。
【關鍵詞】護理對策;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呼吸重症監護室
MV(機械通氣)是搶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方法,在RICU(呼吸重症監護室)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在一些機械通氣危重患者常常會發生VAP(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其病死率、發病率都是比較高的。本次研究將選取我院在2010年3月到2012年8月期間所收治的26名VAP(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患者,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以後,情況得以改善,具體內容見下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我院2010年3月到2012年8月期間,呼吸重症監護室內有58例患者的機械通氣時間超過了48小時,其中有26例是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患者。在26例患者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8例,年齡在60到85歲之間,有2例患者的基礎疾病是哮喘持續狀態,24例患者的基礎疾病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機械通氣平均時間是22.57±4.61天;有11例患者的通氣連接方式是經鼻氣管插管,有4例是經口鼻麵罩,有7例是氣管切開,有4例是口氣管插管。
1.2方法
減少定植口腔細菌,加強口腔護理:如果患者病情允許,那麼就將患者頭部抬高到30°作用,在鼻飼的時候則要抬高30到45°左右,同時保持一小時以上。在患者腹部不能聽到腸鳴音或是胃內有大量容物瀦留的時候要停止鼻飼,從而避免胃內容物因為返流而被吸到氣管裏,從而引發吸入性肺炎,致使窒息,經口鼻麵罩通氣的患者要格外注意這點。
正確吸痰:在吸痰的時候要從濕化程度、間隙時間、管徑粗細、插入深度等方麵來進行觀察[1],通常間隙時間是根據患者分泌物性質的多少來決定的,一般都是1到2小時,每次在吸痰的時候最好在15秒內,而且壓力不能太大;吸痰管徑要是插管的一半的,其插入深度要比插管長4到5cm,在吸痰的時候要由兩人共同完成,要消毒呼吸機以後才能開始吸痰,在吸痰的時候要從淺到深,不能一插到底,從而防止把其外痰帶到氣管裏,在拔氣囊或是氣管導管的時候,要將患者咽部、口腔內的分泌物洗淨。
無菌操作:在吸痰的時候要使用一次性的無菌吸痰管,先吸氣管再洗口鼻內的分泌物,在操作前後護理人員要徹底清洗雙手,從而避免交叉感染。呼吸重症監護室內要定時的通風換氣,保證室內空氣流通、空氣清新。同時禁止人員陪護,每天的探視時間控製在30分鍾到1小時之間[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