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電子文件整理方法和步驟等(1 / 1)

電子文件整理方法和步驟等

知識角

電子文件是指數字設備及環境中生成,以數碼形式存儲於磁帶、磁盤、光盤等載體,依賴計算機等設備閱讀、處理,並可在通信網絡上傳送的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文本文件、圖像文件、影像文件和聲音文件等文件。電子文件以每份文件為單位進行整理。同一問題(事由)密切相關的若幹份電子文件放在同一個文件夾內,組成一件。

電子文件歸檔質量要求:

(一)歸檔的電子文件應確保其真實性、有效性、完整性。

(二)歸檔電子文件的格式原則上應符合通用格式。常見類型電子文件的推薦格式有:

文本文件的格式為XML、RTF、TXT、PDF,由Microsoft Office、WPS軟件產生的文件也可以直接移交。

圖像文件的格式為JPEG、TIFF。

聲音文件的格式為WAV、MP3。

影像文件的格式為MPEG、AVI。

如是特殊格式,則將文件與讀取文件的軟件、相關說明文檔一並歸檔。

電子文件整理方法和步驟如下:

(一)分類

全宗內電子文件按照類型—年度—機構的方法進行分類。

根據電子文件的不同特征,將電子文件分為兩類:電子文檔(包括文本文件和圖像文件)和電子音像文件(包括聲音文件和影像文件)。這兩類電子文件分別進行整理。

(二)排列

1.件與件之間的排列:依據分類方案,按照事由結合時間順序進行排列。

2.件內文件的排列:按照文件之間的關聯、文件的重要程度結合時間順序排列。

(三)命名

對文件夾和文件夾內電子文件進行編號、擬寫題名,文件夾以“件號”+“件題名”命名,文件夾內電子文件以“件號”+“份號”+“文件題名”命名,件號、份號為流水號。編號與題名之間用空格隔開,件號與份號之間用“—”連接。如第1件是關於××會議的文件材料,文件夾的命名就是“1關於××會議的文件材料”;第1件第1份文件是××會議的通知,該文件的命名就是“1—1關於××會議的通知”。

(四)編目

電子文件應逐份編目。電子文檔編製《電子文檔目錄》,電子音像文件編製《電子音像文件目錄》。《電子文檔目錄》著錄項目包括序號、文件號、責任者、題名、日期、部門和備注;《電子音像文件目錄》著錄項目包括序號、文件號、責任者、題名、文字說明、日期、長度、部門和備注。

1.電子文檔目錄著錄項目填寫說明:

未作特殊說明的著錄項目,其填寫要求參見《文書檔案目錄》著錄項目說明,下同。

(1)序號:逐份文件目錄的流水號。

(2)文件號:“件號”+“份號”,件號與份號之間用“—”連接。

2.電子音像文件目錄著錄項目填寫說明:

(1)題名:準確揭示電子音像文件所記錄的內容。包括事由、時間、人物、地點、背景等要素。一份電子音像文件內有多項內容則需逐項揭示。

(2)文字說明:對題名未及內容進行補充說明。

(3)長度:電子音像文件可播放的時間長度,按照小時、分、秒計算,如“01:25:40”。

(五)刻錄光盤

1.原則上采用光盤作為電子文件的脫機載體,本標準推薦使用一次寫光盤。每張光盤均要配備獨立的光盤盒。在光盤盒的標簽上和光盤標簽麵上均標注光盤號,並簡要標注主要內容和責任者。應使用專門的“光盤標簽筆”在光盤標簽麵書寫,禁止使用粘貼標簽。

2.電子文檔與電子音像文件應分別刻錄在不同的光盤上。文件夾內不允許嵌套子文件夾。

3.編製相應的《光盤目錄》,著錄項目包括光盤號、主要內容、起止件號、文件數量、文件容量、文件格式和備注。著錄項目填寫要求如下:

(1)光盤號:光盤排列的流水號。

(2)主要內容:揭示光盤內文件的主要內容。

(3)起止件號:光盤內第一件文件和最後一件文件的件號,中間用“—”連接。

(4)文件數量:有效文件的份數。

(5)文件容量:文件在本張光盤內所占的存儲空間總量。

(6)文件格式:光盤內文件的格式,填寫文件的後綴名。

(7)備注:注釋光盤需要說明的情況,有密級的應在備注中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