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首亦係徐明庭先生傳唱:
“法德、媽德”敬稟者,兒在校中“銳得、跛客”,別的功課都“古德”,惟有“英格理希”不懂得。(father mother敬稟者,兒在校中read book,別的功課都good,惟有English不懂得。)
法德(father),父親;媽德(mother),母親;銳得(read)、讀;跛客(book),書;古德(good),好;英格理希(English),英語。
據徐老介紹,1941年,他在武漢一所教會中學讀初二,教英語的外國修士抓得又緊又嚴,他責令學生在課堂上用英語交流,少說或不說中國話,不少同學因此窘態百出。課餘時間,幾個孩子就湊出了這首中西合璧、幽默風趣的童謠,唱罷,相對拊掌大笑。
敬稟者,舊時在寫給長輩的尺牘中,稱謂之後常用的一個固定套語,表示敬意,如魯迅給他母親的信,開頭一般這樣寫:“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 學生稟告父母,在校讀書,其他功課都很好,唯有英語弄不懂。
這首童謠生動風趣,好記易懂,文言詞的“敬稟者”、英語單詞的“read book,good”,武漢話的“不懂得”,湊在一起,居然也合轍押韻,渾然天成,滑稽逗人,實屬難得。
至今在市民口中流傳的一些現代武漢詞彙也有來源於外來詞,朱建頌先生稱為“異語來源”,主要是英語。
比方把墊圈說為“挖矢”(Washer),把抽水機說成“泵布”(Pumping unit),輪船鳴笛叫做拉“位子”(whistle),把配水員叫成“瓜得馬子”(watermaster) ,彈簧鎖稱“思不靈”,這是“彈簧”(spring)的音譯。
競技項目,打乒乓,發球擦網,說成“乃提”,即“net”(網);球出界,說成“噻了”,即“side”(邊界),或“sideline”(界線);球打到兵乓桌上不平的東西影響球正常跳動路線,說成“淺石”,即“jamp”(跳動,突變);打平了,說成“丟矢”,即draw(平局)。照人臉上打一拳叫打一“頗奇”,即“boxing”(拳擊);足球手球叫“海裏跛”,即“handball”(手球);後衛叫“擺客”,即“back”(後麵的);中場中鋒隊員叫“三德”,即“center”(中心,中鋒)。
劉歆生向家人展示漢口規劃圖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