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福建省文聯文藝創作題材庫座談會部分代表發言(1 / 3)

福建省文聯文藝創作題材庫座談會部分代表發言

其他

1.張 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著名評論家):文藝創作是文化強省建設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麵,事實上,無論省兩會還是全國兩會,文化建設始終是一個討論很熱烈的問題,大家也越來越意識到,在經濟建設進一步發展的同時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我們現在提“五個建設”,雖然從工作方麵講各有側重,但它們內在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尤其福建發展到現在,文化強省建設是必然趨勢,文藝工作者要自覺承擔起文化建設的重任,這包括兩個方麵:在創作主題上,福建有很多好的文藝創作題材,從全省各地大的傳統文化,到地方上的區域文化,多種文化的交織為文藝創作提供了豐厚的素材,作家藝術家要以飽滿的激情、厚重的思想和對時代生活的敏感,把握好這個時代;同時在製度建設方麵,作為文藝管理者,一定要創造一個好的社會環境,建設一個好的文藝製度,並規劃好資金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激發文藝創作者的極積性,為文藝大發展大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2.張作興(福建省文聯黨組書記、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省文聯藝委會主任):在今年年初的全省文聯全委會上,我們成立了藝委會,加大文聯的創作指導,協調把握策劃的力度。省委書記尤權同誌非常重視文化工作,到福建不久就在省委常委會上指出:福建在全國有影響的文學作品不是很多,福建精神讓全國人民了解的也不夠多。從全國來看,比如,湖南有湖湘文化和湖南精神,陝西有八百裏秦川的精神,山東有齊魯大地和沂蒙精神等等,這些都廣為人知,大家耳熟能詳。福建曆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新形勢下要深入研究如何選好題材,用好資源,做好策劃,打造思想厚重,情節引人入勝,具有很強感染力、滲透力的精品力作,向全國乃至世界廣泛傳播福建的曆史文化、福建人的精神氣質和光榮與夢想,叫響福建、叫響福建精神,為福建的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在今年年初省兩會上,尤權書記來到文藝和教育大組,聽了一上午政協委員發言,中心思想是感覺福建離文化大省文化強省,教育大省教育強省還有很大的距離。我們省文聯要認真貫徹尤權書記講話精神,把福建的曆史文化、福建人的精神氣質、光榮與夢想推到全國去,通過文學作品尤其影視作品打到全國去,為此,省文聯黨組經研究決定采取以下措施來推動落實:一、進一步加強進行題材庫建設。題材庫建設是文聯抓創作的主要項目,是我們整個創作的底氣所在,目標所在。福建這麼多題材,隻要為時代立傳,為人民放歌,受百姓歡迎,為中華複興,為福建發展能夠發揮正能量的,都是好題材。我們一抓重大革命曆史題材,二抓反映福建精神福建人的重大題材,包括現實題材和曆史文化題材,三抓地域文化特色題材。好的題材凡報到省文聯的經審定都給1000元經費扶持,在此基礎上再重點抓10個題材,經省文聯藝委會審批通過的,每個題材給10萬元經費扶持,作品簽約後如果出版,隻需在封麵上標明“福建省文聯重點資助項目”就行。這些題材一要思想厚重,二要情節入勝,三要具有藝術感染力和滲透力,四要傳播福建曆史文化、福建氣質和福建人的精神。這四個方麵是列入省文聯十大重點題材的主要標準。同時要注意鼓勵扶植年輕的作家。二、進一步加大經費扶持。省文聯今後每年拿出300萬來扶持文藝創作,其中100萬作題材庫建設資金,100萬作獎勵資金,100萬作中青年作家培訓資金,包括辦魯迅文學院福建班,一次30人,每兩年一次。也辦各種短訓班,同時考慮請全國十大名刊主編到福建講座及采風等。

3.楊少衡(福建省文聯書記處書記、副主席、省作協主席、省文聯藝委會副主任):省文聯黨組按照省委宣傳部的要求,高度重視文藝創作題材庫工作,今天的座談會有兩個基本考慮:一是考慮先從文學和與文學相關的部門來做,文學主要是小說,特別是中長篇,還有戲劇文學和歌詞創作。二是想借這個機會讓更多作者一起來參與,包括作家和文學的組織工作者,把一線的實力派作者請來,大家相互碰撞,相互啟發,優秀的選題或許就能萌發出來。

4.範碧雲(福建省文聯原黨組書記、省文聯藝委會常務副主任):有兩個建議:福建當之無愧是海洋強省,以前我在文化廳的一個重要工作是送戲到北京,時間長了人家對我們的海洋文化就比較認可。作為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今後是不是把海洋文化也亮出來,它也是我們省的一個特色。另一個是希望福建的小說創作文學創作也能像戲劇晉京一樣在北京多舉行座談會或研討會。我們可以搞單個的或創作群體的,也可以搞閩籍作家的作品研討,充分利用在京閩籍評論家的資源,如謝冕、張炯、陳曉明等,他們對家鄉有很深的感情。如果我們做幾個係列,連篇累牘地送到北京,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推廣推介作用。

5.林那北(福建省作協副主席、《中篇小說選刊》主編、省文聯藝委會委員):有一些建議:第一,福建省文聯能不能給作家提供一些比較好的生存條件、創作條件,就是簽約專業作家,可以效仿江蘇作協、廣東作協;第二,建議由省文聯牽頭向省委宣傳部申請給一些純文學刊物以稿費扶持資金,像上海《收獲》和《上海文學》每年各100萬,《北京文學》每年400萬,浙江《江南》原來是260萬,今年還要追加,江蘇《鍾山》每年100萬,《上海文學》是按千字500元、300元、100元階梯式發放稿費,這幾個省的扶持資金上來後都成為文學的高地,好稿都願意從他們那裏走。第三,福建省評獎獎金要提高。像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現在還靠企業家去投錢,文學一旦投靠企業家尊嚴就沒有了,比如江蘇搞施耐庵文學獎,每屆評5個作品,每兩年一屆,獲獎作品每個獎30萬元;初評委費每人8000元,終評委費每人3萬元。

6.賴妙寬(廈門市文聯一級作家):小說暫名叫《金海柳》,這裏有幾個重大事件是我們這個國家民族跳不過去的,就是六十多年前國民黨潰退的時候從東山島抓丁,造成寡婦村悲劇,再一個是國共兩黨1953年的東山戰役。小說主人公是兩兄弟,祖上留下一個金海柳,也留下一個祖訓,手足不分。兄弟倆相依為命,到解放戰爭末期國民黨抓兵時抓了他哥哥,哥哥新婚,弟弟為了保證家族血脈就頂替哥哥當了壯丁,跟著國民黨兵往北打,打到長江以北以後又被解放軍俘虜了,成了解放軍,又從北往南打,直到他自己作為解放軍解放東山島。解放東山島與國民黨潰退是一前一後,以為可以見到自己的哥哥,但是他哥哥被國民黨1950年5月10日抓丁抓走了。以後他留下來當地方幹部,撫養了他哥哥的愛人、孩子,一個人承擔了兩個家庭的責任,到文革時勞累過度鬱鬱而終。哥哥後來在台灣創業,也有很多紅顏知己,但是一直沒成家,為著某一天回來。到上世紀80年代他作為第一批人員返回故鄉後,這個家已經非常破落了,哥哥又撫養起這兩個家庭。但回來後的哥哥一句話都不說,與他的老婆對一眼都沒有。這部小說就是要表達他在台灣的時候是日夜思念家鄉,回到家鄉又開始思念台灣,思念他在台灣曾經有過的那些,一生都在思念中。這更多的是人性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