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道的父母本身還因為有這未來的媳婦作為精神依靠,聽聞人家已嫁給他人,更是悲從中來,這無異於雪上加霜,雙雙下不來床,沒過幾個月,也都相繼病逝,後事都是鄰居幫著料理的。無人不唏噓,無人不惋惜。這一家三口好好的,竟然因為李之道的一個承諾,人亡家敗。”
“李之道得知了原因之後,悲痛萬分。給父母上了墳,又謝過眾鄰居之後,便心灰意冷地趕回京城,臨行前,寫了一封信,托人交給了那飯店老板的閨女。李之道回京之後,努力忘記痛苦,一心為政,很快便被朝廷提拔重用,中年便已升任天官之職。明朝朝廷黨爭嚴重,李之道也成了政治的犧牲品,被皇帝貶謫,不久便也抑鬱而死,雖有了萬貫家財,遺憾的是卻無隻兒半女。李之道有幾個要好貼心的手下,文官怕死,武將可不怕,有幾個武將竟然將自己的家丁安排到這天官村為其守墓,甚至要求石匠將自己的塑像雕刻於墓前神道兩側,世代為其守護。”
“李之道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死後決定不葬回老家的?這李之道真是可憐,可悲,不過他也算是個得人心的人物了,死後有這麼多人幫其料理後事,這比很多落井下石的不知要強上多少倍。”鍾山聽罷,唏噓道。
“是啊。甚至專門給他請了道法高深的道士,設下了這個守墓村,讓所有人都世代守墓。”黃老太太歎了口氣,答道。
“可是,李之道和您的家世有什麼聯係呢?”鍾山聽到這裏不禁問道。
“因為……我剛才提到的那個飯店老板的閨女,我就是她的後人。”黃老太太慢慢地說道。
“啊?”鍾山一驚。驚訝的不光是這個消息,而是他內心的推測。
李之道才離開家幾個月,坊間便傳出他遇歹人的消息,而且傳的有模有樣,誰會出這損招?想必定是和他家有仇之人,但是一個做豆腐的人,能有什麼仇人,隻能說是同行競爭對手或者另有利益可圖之人。時間不久,就有富家子弟前去提親,莫非是那富家公子貪慕小姐美色,然後指使人設得這麼一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