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後學演音稽首三月十三日
四十六
(一九三六年,廈門)
性公老人慈鑒:
舊疾猶未痊愈,醫士雲,此慢性病,不宜速愈。上肢未收曰,足猶腫痛,須緩緩乃愈。但因病故,不得即到泉參叩痤下,至用歉然。葉居士處,亦乞代達此意。謹達,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
附:致開元慈兒院董事會
(一九三六年陰曆四月三日,廈門)
董事會諸居士同鑒:
惠書敬悉一一。本擬於舊二月中來泉,隨喜盛會。因宿疾纏綿未愈,迄今不果,至用歉然。俟他日痊愈後,再為酌定,或性願老法師來廈時,晤談一切何如?謹複,順頌
檀德!
弘一敬啟四月三日
四十七
(一九 三六年陰曆六月十日,鼓浪嶼)
性公老人慈鑒:
前承惠談,至用感謝。傳貫師現已移至周子秀居士房暫住。將來或清智和尚仍令傳貫師回至原住之小房。但此小房,僅有一木窗,風時雨時關閉,則室中黑暗不能看清。擬請(倘清智和尚另準備他處適宜之寮房與傳貫師住者,則此窗可以無須改變)慈座致函清智和尚,預早將小房窗子改為玻璃窗,俾子秀居士返廈時,傳貫師即可回至此小房也。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六月十日
四十八
(一九三七年陰曆二月十九日,廈門)
古誌老人慈鑒:
春雨連綿,後學近又負小疾,恐動身之期,須稍延緩。廣東如光師,現住上客堂,恐未能安。乞轉托客堂師送彼至客房暫住,至為感禱!拙書十二紙及致無相堅首書,附奉上,希收入。順頌
午安!
後學演音稽首二月十九日
四十九
(一九三七年陰曆八月二十五日,青島)
性公老人慈鑒:
自達道範,時切瞻依。比奉惠書,欣悉一一。尤居士信已披閱,厚意甚感。但南遊之事,今非其時,須俟時局平安,然後再斟酌也。後學於月內擬返閩,住處或泉或廈(聞南普陀已住兵數千),尚未能定。座下到菲島後,法緣想甚昌盛,如晤陳宗泮、鄭廣德諸居士,乞為致候。謹陳,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舊八月廿五日
五十
(一九三七年陰曆十月初二,廈門)
性公老法師慈鑒:
前在青島,曾複書,托廣空法師轉呈,想達慈座。後學於半月前已返廈門,暫住萬石岩。因時局不定,未能移居他方。前承慈念,欲令後學居永春,且俟閩南亂事平靖,再酌定也。智普師誓舍身命,守護南普陀寺。寺中現猶住二十餘人,二時課誦外,並於晚間禮大悲懺。昨日又有三機至廈,恐一時未能平定也。謹陳,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舊十月初二日
五十一
(一九三七年陰曆十一月二十二日,廈門)
性公老人慈座:
前奉惠書敬悉。迄今已近一月,永春未有消息,想是因緣尚未成熟,故不能往。茲因草庵廣空、廣謙二老人,諄勸後學到彼過年,明春再移居彼等所兼管之某寺。想慈座當讚許也。永春之行,恐須延緩,諸乞慈亮為禱。謹達,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十一月廿二日
以後惠函,乞寄廣空師轉致後學。
寫此信後,僅十五分鍾,即有永春所托之善興師到萬石岩,接洽往永之事,可謂奇巧。但往草庵之事,先已決定,未可變動,且俟將來有便,再來永春可耳。附白。
五十二
(一九三七年陰曆十二月二十日,晉江草庵)
性公老人慈鑒:
惠書敬悉,末學已於前夕至草庵。傳貫師前往廈門時,途中逢盜,放槍彈傷貫手碗,今仍居廈療治。傳貫師經此番災難,深自慶幸,謂可以成就代眾生受苦之夙願,大菩提心,益複增長。彼近數月來,常誦《華嚴經》,甚為精進。謹複,順頌
法安!
末學演音稽首十二月二十日五十三
(一九三八年陰曆正月初十,泉州)
性公老法師慈鑒:
惠書敬悉,厚愛殷勤,感激無盡!後學往永春之期,現尚未定。且俟將來因緣成熟時,即通知妙慧師也。前托覺徹師寄奉拙書聯屏等共二次,又奉上安溪茶數盒,想悉受收。謹複,順頌
法安!
後學演音稽首正月十日
五十四
(一九三八年陰曆閏七月十九日,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