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了郝潤強就相當於接近了唐逸夫。
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接近郝潤強甚至比接近唐逸夫更現實,也比通過唐欣然來接近更具有效率。
領導需要兩類人,吹喇叭的和抬轎子的。
吹喇叭的樹形象,抬轎子的做政績。
以唐逸夫的地位,身邊吹喇叭或者抬轎子的人已經富富有餘了,像自己這樣一個初出茅廬的愣頭青,恐怕連給他充當馬前卒的機會都沒有。
郝潤強則不同,他在臨江市的主要經曆是給唐逸夫當了三年的秘書,沒有積攢到足夠的政治資本和人脈資源,隨著唐逸夫的不斷升遷,以郝潤強的年齡和經曆,一定會得到獨當一麵的機會,仕途發展的空間想象力巨大。
作為新生代的領導,郝潤強最需要的肯定不是有人幫他吹喇叭,而是有人能幫他抬轎子,解決政績問題。
同樣,郝潤強很欣賞趙青雲的直率和正直,還具有極敏銳的頭腦,想象力豐富而不失實幹。
最重要的是,趙青雲處理複雜問題的果敢和膽識,給郝潤強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他的第一感覺就是這個比自己更年輕的人可堪重任。
趙青雲想了一下,說:“強哥,你要不要給梅縣長通個氣?”
郝潤強笑了笑,反問道:“小趙,你不覺得這有點唐突嗎?會不會節外生枝?”
他這一個反問,表明他不同意與梅朵通氣的同時,又暗示趙青雲可以去轉達這層意思。
郝潤強的回答早在趙青雲的意料之中。
但是,趙青雲卻不覺得這麼問上一句是多此一舉。
誰是我們的朋友,誰是我們的敵人,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其實,這也是官場紛爭中亙古不變的主題。
此時此刻,趙青雲問了郝潤強一句,表明他看清了其中的奧妙,也認清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隻顧埋頭去做而不問,郝潤強反而會看低趙青雲的政治智商。
假如趙青雲與郝潤強之間已經是彼此熟知的政治盟友,趙青雲如此一問會被認為是政治上的不成熟。但初次見麵,趙青雲不能讓郝潤強認為,自己是一個隻會埋頭苦幹而不知抬頭看路的小黃牛。
要想混好官場,像趙青雲這種毫無背景和根基的人物,必須盡快結交到有價值的政治盟友,抓住機會進入一個有實力的政治陣營。
而其中的重要前提是,讓對方看到你有值得結交的價值和潛能。
否則的話,人家憑什麼要接納你這麼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郝潤強與趙青雲握手告別,兩個人的手上都感受到了對方的力量,相視一笑。
目送著郝潤強朝著市委大院走去,趙青雲聞到了湖畔樹下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忍不住深深的呼吸了幾口。
一場突如其來的街頭風波,讓趙青雲無意中獲得了郝潤強這麼一個重要而又寶貴的政治資源,他的心裏對惡作劇的始作俑者恨意減輕了不少,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甚至還要感謝他們的“鼎力相助”才好。
趙青雲微微一笑,正要招手打車,手機鈴聲又急促地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