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千道一萬,造成這種被動局麵的罪魁禍首就是空降下來的梅朵,她不僅擋住了李茂才等一大幫人的升官路,也擋住了魯宏平等人的發財路,自然成為了南嶺官場的眾矢之的。
更何況,南嶺縣曆來就有排斥外來幹部的傳統,也有牝雞司晨不吉利的風俗。
南嶺有句俗語:要是母雞能打鳴,還要公雞幹球用?!
抱怨也好,憤憤不平也罷,反正梅朵在市委組織部的領導陪同下,到南嶺縣走馬上任擔任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這個事實已經改變不了了。
很快,關於李茂才的傳聞煙消雲散,關於梅朵的各種傳聞又甚囂塵上。
版本一,伊海濤在團省委當副書記的時候,年輕貌美的梅朵剛剛進入團省委任職,一來二去,兩人就“勾搭”在了一起。
這一次,伊海濤升任省委副書記,就把梅朵派到南嶺縣來鍍金,撈取政治資本,因為在一個貧困縣工作比較容易出政績,有了這麼一段基層工作的經曆,將來再往上升就順理成章了。
版本二,郭正源作為一名外來戶,在南嶺縣勢單力薄,拳腳施展不開,曾經向市委書記伊海濤提出了加強力量的請求。
伊海濤升任省委副書記之後,順水推舟,將“小情人”梅朵從省團委抽調出來,下派到南嶺縣來當常務副縣長。
版本三,伊海濤升任之後,力推臨江市常務副市長唐逸夫出任臨江市市長,唐逸夫投桃報李,特意將伊海濤的“老相好”梅朵要到了臨江市,下派到南嶺縣來鍍金。
唐逸夫這一招相當的高明,比送錢送物更能討伊海濤的歡心。
……
版本眾多,但其中的關鍵詞基本相同。
那就是,梅朵之所以能從團省委的一名剛提撥沒多久的副處級幹部,下派到南嶺縣出任常務副縣長,跟新任省委副書記伊海濤密切相關。
這些個傳聞,從理論上來分析,很難站得住腳。
伊海濤剛剛由臨江市委書記升任省委常委、省委副書記,就直接安排或間接授意與之有“染”的梅朵來南嶺縣撈取政治資本,為其進一步升遷鋪平道路,這種容易授人以柄的事,一個新任的副省部級高官絕對不會做得如此明目張膽!
傳聞的版本多種多樣,也從另一個側麵說明,這些傳聞應該是南嶺某些心懷不滿的幹部編排出來的,他們捕風捉影的依據,無非是梅朵曾經與伊海濤在省團委共過事,於是,傳聞便變得有鼻子有眼,在民間流傳的可信度也相對高一些。
說到底,女人在男人為中心的官場為官,總免不了跟緋聞相伴而行,尤其像梅朵這樣年輕漂亮的女官員,她們的每一次升遷都會引發各種議論。
最簡單,最直接,也是最難聽的一句話無非就是,她們的官職是靠臉蛋和身體換來的。
套用一位著名女演員的話來說,那就是:做女人難,做女官員更難,做一個漂亮的女官員更是難上加難!
傳聞終歸是傳聞,傳過之後就漸漸沉寂了下來。
倒是梅朵的到來,給南嶺官場增添了一抹亮麗,也帶來了一股清風。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魯宏平在各種會議上不再講粗話了,本地官員們也學著像郭正源那樣,穿西服也知道打領帶,穿襯衣時下擺會紮在褲子裏,以前常見的大聲咳嗽,隨地吐痰,當眾摳鼻子、摳腳丫子的醜態也漸漸絕跡了。
南嶺的春天總是比其他地方來得更晚一些,但不管早到晚到,該到的總是會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