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夕節遊戲(2 / 2)

(三)玩荷葉傘遊戲

在七夕節期間,兒童也是很活躍的,白天他們都去采一根帶莖的大荷葉,人手一根,作雨傘玩,然後成群結夥地打著荷葉傘,在村內四處奔跑,喧鬧,其用意,一是嬉戲,二是誇耀自己的服裝漂亮。在明代的版畫上有一幅《九子墨》,其上就有此種遊戲的生動形象。另外,織女是一位多功能的神?,除主司紡紗織布,也是主宰瓜果生長的女神,正如《晉書?六文誌》所雲:“織女,天女也,主司瓜果、絲帛、珍寶。”因此,拜雙星要獻瓜果,小孩子們的玩具也要舞荷葉,象征農事豐收,瓜果滿園,為人們提供豐盛的菜蔬。

此外,七巧板、益智圖等也是七夕節的典型玩具和遊戲。在《吳友如畫寶》中就記述有七夕乞巧遊戲的畫麵。

最後應該提到,人們在過七夕節時有特定的飲食習俗,該日必須做醋,認為當天做的醋最好吃,也好保存。光緒《光山縣誌?歲時》:“七夕、乞巧節,俗取水作醋,謂之‘七醋’。”同時,喜歡在節日中吃菱角。同治《江夏縣誌?歲時》:“七夕,俗多食菱,曰咬巧,訛乞為吃也。”此外,當天還要汲聖水保存。民國《赤溪縣誌?歲時》:“七月七日,曝書箱,浴衣裳。各婦女謂是日有天女七姐降凡,於天未曉時汲河水以罐貯之,經年不腐,謂之‘聖水’,可療熱病。”

七夕節是什麼性質的節日呢?總觀牛郎織女傳說和七夕節活動內容,可以確知這是一個特殊的節日,是以婦女為中心主辦的節日,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它是由婦女主持的,首領是由婦女們推舉,這一點體現了母係製的殘餘。第二,活動內容是與婦女有關的,如祈求自己的美貌、健康,追求牛郎織女一樣堅貞的愛情,祈求生育子女,並能夠掌握良好的烹飪、耕織技術。第三,在七夕節中貫穿著眾多的說教、身教內容,也是針對青年婦女、少女進行的,由此可知,這是一個婦女性節日,求知節,求愛節。

人類曆史,是建立在兩個主柱上:一是物質生產,以獲得衣食之源,二是人類自身的繁衍,兩者缺一不可,上述求子、求偶的內容,就是人類維持自身生產的反映。還有一首乞巧歌,內容是:“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顏容,乞我爹娘千百歲,乞我姊妹千萬千。”一語道破了人們祈求人丁興旺的欲望。這一點在七夕節日中是很明確的,其實,祈求物質生產在七夕節的內容中也占有突出地位,如光緒《平遙縣誌?歲時》:“七月初七日,於田禾上掛花紅紙條,以避冰雹。”這就是保護農業生產的一種巫術。七月七也進行農事占卜。同治《安仁縣誌》:“七月七,夜望天河,為米價之征。以十一日至十四日河漢見為歉征,十五日後河漢才見為豐征。諺曰:‘天河搭屋脊,家家有飯吃。’”由此推知,人們過七夕節具有祈求兩大生產豐收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