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我在為誰學習?”不少學子都有這樣的迷惑,盡管他們仍然在辛苦著、努力著、拚搏著……“我其實想不明白學習是為了什麼?但我還是堅持了學習!”

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學習中我們可以找到哪些樂趣?你喜歡上學嗎?你成績好嗎?你在班上是佼佼者嗎?你覺得學習是真正的開心嗎?……無數的問題接踵而來。

父母說“讀書是苦的,不吃苦中苦,難為人上人呀!”,老師也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對於隻知道“學”,隻知道“苦”的學生,樂從何來?當我們的眼中隻有分數的時候,樂從何來?成績,又是成績!作為一個學生,在一個抬頭低頭都是對手的環境中學習,除了成績和老師、家長們對成績的莫大關心外,我們到底還擁有什麼?即使你拿到了好成績,你能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嗎?

我們學習到底為了誰?仔細思考後,我們的回答肯定不下千百種。其實,答案很簡單——為了自己。問題在於,有多少學生知道並能真正理解這個答案。

“晚上,作業壓得我喘不過氣來,我時常伏在桌上睡著了……如果問我為誰學習?為爸媽,為老師……沒有一點兒為自己。”這類學生看起來確實很累,因為他把自己的學習都看成為“他人”而學,是外部強加給他的,自然學習沒有動力。

“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學習是一種艱苦的勞動,是要付出辛勤努力的,每天到學校上課,回家做作業……如果真的想學好,就不可謂不累,不可謂不辛苦。假若是甘心情願地想品嚐這苦的滋味,再苦也是甜的;假若把它視作多餘,奉行不是零就是多的原則,那才真的是累呢!學習產生最重要的自我價值的根源,就是為己學習,所有的東西都是你學習得來的。什麼東西都可以被偷走,被搶走,但你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是任何人都無法拿走的。一句話,為自己學習最快樂,主動學習最帶勁兒。

如果我們長時間被動地學習,學習欲望就會下降,也就出現了厭學逃學的情緒,尋根究底,與“你在為誰學習”不無關係。你可以為父母學習,為自己學習,為興趣而學習,為需要而學習……有些人為什麼從來都不厭惡學習,而我們卻做不到?有些人學習效率特別高,我們卻沒有呢?你心中的“誰”就是學習的動力源泉。找準自己厭學的原因了吧!克服你厭學的原因吧!戰勝它就等於學習成功了一半!

你在為誰學習?一定要想清楚,再做一個明確的回答。是誰改變了學習的態度?是誰真正做起了學習的主人?讓我們每天都有收獲,每天都有新的喜悅,每天都有新的成功體驗,每天以快樂而期待的心情盼望新的一天到來。在每天的緊張忙碌後,悉心將點點滴滴的甘露精心珍藏,讓它時刻滋潤著生機盎然的心田,讓自主學習精神在心中生根發芽。

人的一生都在尋找,尋找自己,尋找別人,也在尋找你的人生!——送給那些遨遊在茫茫學海中不再迷失的學子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