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梨花含淚點了點頭,說道:“母親的話,女兒一定記著。請母親放心。”賈夫人點頭說道:“這就好。我就走了。”說完,賈夫人回身往外就走。
樊梨花忍不住淚如雨下,伸手還想要拉住賈夫人。一拉之下,拉空了。樊梨花身子一閃,睜開了雙眼。望了一眼四周,自己微微笑了笑。“唉!原來又是一個夢。”
樊梨花在繡榻之上站了起來,來在前窗下的書案前,拿起來了三炷香,點燃了插到書案上防著的龍紋夔護的一個小小的青瓷爐裏。樊梨花看著嫋嫋升起的香煙,止不住潸然淚下。
“唉!”樊梨花暗暗的歎了一口氣,默默的向賈夫人的在天之靈訴說心事。
“母親!母女一別二十年,今日母親才來看看女兒,女兒甚是欣慰。
“母親,送父母的遺靈回歸故土本應該是女兒的應盡的責任。可是,軍情緊急,女兒蒙皇上器重恩賜侯爵,授命三軍司命。聖上把收複失地,平定邊亂的重任交到了女兒肩上。忠孝不能兩全,女兒隻能先舍下私情顧全國事。又不忍心再讓父母魂留塞外,亡靈不安,才讓妹妹代女兒送你們的遺靈回歸故裏入土為安。請父親,母親恕女兒不孝之罪。
“母親!想當年,母親擔心女兒性情太烈,不甘逆來順受。苦口婆心勸阻父親和楊家結親。是為了不想讓女兒成為官場鬥爭的犧牲品;不想讓女兒生為他人奴,死為異鄉魂;不想讓女兒為這樁親事所累成為楊家掌中的質子。母親希望女兒長大之後能有一番作為,為女子爭輝,為閨閣添彩。母親希望女兒能找到一個相知相惜的知音。母親一心為了女兒著想,卻因此被人毒害沉冤二十年不得昭雪。而女兒,心慈手軟卻不能為母親報仇雪冤。女兒對不起母親的在天之靈,請母親原諒。
“俗話說:知女莫若母。果然不出母親地所料,女兒為了抗拒楊家的親事違逆父命離家出走,受盡百般苦楚。女兒不負母親所望找到了一個知音之人,他超凡脫俗,和那些利欲熏心之輩迥異。他古道熱腸,光明磊落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可是,因為咱們家裏這些見不得人的事讓他對女兒心存芥蒂。他以為女兒是不忠,不孝,不貞,不恥之輩拒女兒與千裏之外。讓女兒倍受羞辱,讓女兒飽嚐相思之苦。
“如今,他終於放下嫌怨接納了女兒。讓女兒從親人亡離,骨肉情薄的噩夢之中暫時解脫出來,心裏有了片刻的鬆閑。可是,這一切來的似乎太突然了,總讓女兒覺得如同在夢中一般。他向我求歡的時候,我心裏很矛盾,想要拒絕他。當我看見他深情款款的目光,聽見他愛憐,溫存的話語,我身不由己。從他的溫存體貼中,我能感覺得到他對我的憐愛有多深,多重。可那些是他在情動之中的情不自禁。過三過五他靜息下來之後又會怎麼樣?那些往日的嫌怨還會再次占據他的心嗎?
“母親啊!你告訴女兒,我該怎麼辦。我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走進他的心裏呀?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