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上下先是震了三震,繼而一種突兀的寧靜席卷了整個帝都。
自從端王與湘王分庭抗禮之後,朝中風向也跟著發生了變化,當初隨端王一道歸順湘王的臣子們見風使舵,紛紛卷鋪蓋跟著端王混飯吃,這無形中大大損失了湘王的力量,令他斷了好幾條臂膀,在有些事情上也寸步難行,誰也沒有想到當初俯首聽命的端王,竟會有這般驚人的爆發力,不過短短兩月,便敢自立陣營,處處與湘王為敵,甚至在某些方麵竟隱隱壓過對方一頭。
人人喟歎端王神鬼手段高深莫測,就連端王自己也沒有想到,一直以來屈居人下的冥王爺,才是那個能夠改天換地的存在!
皇帝似乎並不著急將接待使臣的人員定下來,南潯國日益強盛,這於啟月並不是件好事,難保他們不會產生二心,意圖脫離桎梏或者轉而投向他國,所以這使臣的分量便顯得極為重要了,要能與使臣處理好關係,也必須將兩國的友好關係保持下去,怎麼說怎麼都是個難題。
既然皇帝有意觀察皇子們的動作,楚景鑠便不著急即刻行動,宮中各處已經打點妥當,就隻等最後關頭,倘若湘王膽敢提前動手,那麼斬他幾條臂膀也是可以的。
後宮中合妃嬪也都已經聽到這個消息,一番明裏暗裏的較量之後,大家夥發現自己似乎行動過早了些,皇帝都還沒有表態,那使團尚有一個月才能前來,途中是否橫生枝節還是個未知數,若是用力過猛,難保不會貽笑大方。
所以後宮便與前朝的風向形成一致,合家都將亮鋥鋥的目光放到皇帝的言行舉止上揣摩猜測,可是這個消息過後七八天時間,皇帝依舊無所動靜,這個時候,所有人都急紅了眼,奈何卻生生憋悶著不敢將心中疑問問出來。
於是大家夥便將注意力又放到皇帝身邊的紅人阮安身上。
自古以來最了解皇帝心思的,不是寵臣,不是寵妃,亦不是皇後太後,而是皇帝身邊侍奉日久的總管太監,長伴君側怎能不左右逢源,這帝都宗室裏,論起智計來,皇帝敢排第一,那這第二恐怕就隻有這總管能夠擔當了。
上至皇後娘娘,下至新升的美人,也許無一人敢不將此人當回事,富貴榮華,官運升降,有些人能借他一句話平步青雲,也有人因得罪而被打入十八層地獄,留在皇帝身邊二十餘年,此人怕是已經磨平了所有鋒芒,歲月沉澱在他身上顯而不露的便隻剩下那透徹人心的識人之才了。
使臣來訪不是小事,皇帝如何打算必定在隻言片語間留下痕跡,而阮安,必定是最先能夠接觸到這些隻言片語的人,從細微末節中推測帝意,是阮安最為強大的一項技能。
然而,當各個方向的人慢慢出動,他卻表現出一種類似於淡漠凡塵的沉靜來,任誰前去詢問打探,他就是不願開口,縱使孫貴妃許他黃金百兩,美玉成雙,縱使李皇後願破宮中禁忌親自為他挑選美豔的宮婢作為對食,他也不曾動心分毫。
偏偏此事格外重要,誰得到第一手消息,誰便可以提前部署搶得先機,眾人得不到好,好在對手也不占便宜,縱使氣的牙癢癢,也不敢動他一根手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