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故作懸疑(1 / 2)

白馬觀的原名為白馬古寺,位於京城皇山北麓,之所以聞名於世,是因為曆朝有一位皇帝身騎白馬來到皇山,傾心於這鍾靈毓秀之地,便在此規劃一地,建造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落成那日,寺宇輝煌引來眾多信徒於僧侶,那位皇帝更是率先削發皈依佛門,駐錫於此。此後每年這日,大雄寶殿都會舉行盛典,以引磬、提爐、花籃、寶燈開路,儀仗莊嚴,眾多僧人侶,信徒聚集一起,齊誦佛經,齊唱佛樂,梵樂之聲嫋嫋如同天上而來,現場氣氛莊重而和樂。

白馬古寺的光輝一直延續至前幾朝,而後漸漸沒落下來,隻因當朝的皇帝信道教而不信佛教,為了弘揚他們所信奉的道教,佛教慢慢被他們用權力壓製,白馬古寺也慢慢衍生為了道觀。

抬頭一望,是不見底的階梯,還有一段是處於懸崖上的,兩邊懸空,隻有粗麻繩索在兩邊護著,讓人覺得好沒安全感。

“鈴鐺,小心腳下的路。”顧如錦領著鈴鐺一步步的往上爬,今日顧如錦隻帶了鈴鐺過來,隻是為了帶她來散散心,成天待在鎮南行府裏會讓她變得更加閉塞。再者,在這種有信奉的地方可以淨化和洗滌人心,顧如錦想幫助鈴鐺盡快好起來。

鈴鐺點點頭,嘴角微微揚起,露出淡淡的微笑,“謝謝小姐關心!”鈴鐺很客氣,客氣也就象征了疏遠。她現在已經不會整日一臉愁容了,但渾身散發出來的氣息就是排斥。

賀蘭暮雲替鈴鐺也療養了一陣時間,鈴鐺額頭上的紗布已經拆了開來,露出一塊凹凸起伏的傷疤,乍一看也會讓人嚇一跳,鈴鐺剛剛拆完紗布,在行府中走動時,幾個膽小的婢女因為沒有心裏防備,被鈴鐺的模樣給下了一跳。賀蘭暮雲因此事還將那幾名婢女處罰了一番,遣出了府去。

鈴鐺自那日起整日不言不語,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卻不與人交往,就連顧如錦也不多理了,漸漸的,越發疏遠了起來。

鈴鐺今日出門特意戴了一個黑色的鬥笠,隻為了擋住那個醜陋的疤痕。

顧如錦等人終於爬上了山,白馬觀的燙金字匾額高高懸掛,一下子就能吸引住人的視線,門口一座放生池,顧如錦看見有許許多多的人都圍著那裏,將手中的小生命放進池子裏,黃發垂髫繞著池子追追打打,很有樂趣的模樣。

顧如錦今日也準備了東西來放生,鈴鐺也走到池子邊上,將手中的玻璃罐子打開,裏麵的小烏龜慢慢悠悠的爬了出來,進入池子中。

白馬觀雖然改成了道觀,裏麵卻還是佛教的東西,就像白馬觀的山門就采用牌坊式的一門三洞的石砌弧券門。

“山門”是中國佛寺的正門,看來曆史給白馬古寺留下來的東西,皇帝權力再大也是不能輕易割除掉的。

“幾位施主,這裏是白馬觀,歡迎你們的到來。”一個穿著僧袍,長的麵目清秀的少年走到顧如錦麵前,道。

顧如錦看見他的僧袍,心想道,僧袍還是僧袍,按理來說道觀裏頭應該都是道長,這裏卻是和尚,感覺起來還真是好生怪異。

“鈴鐺,我們先去上柱香好不好?”顧如錦向鈴鐺征求意見,她看不見黑色鬥笠下的神情,卻看見鈴鐺想也沒想的就點了點頭。

顧如錦一邊照料著鈴鐺,一邊隨著人群流動,往裏頭一步步挪,她向之前和她們打招呼的那個小和尚問道:“白馬觀的香火一直都這樣旺盛嗎?”人擠著人簡直無法行走了。

小和尚回答道:“不,今日是特殊日子,白馬觀才來了眾多信徒,大雄寶殿落成第三百年了,今日在白馬觀內會舉行盛典。”

顧如錦恍然大悟,跪下在墊子上,向麵前的彌勒大佛行叩拜禮,她其實不信佛,是個實實在在的唯物主義者,可尋找安慰和心中那個答案,她選擇了這個地方,讓自己好過一些。

“能不能帶我去看禪和大師?我想見他。”顧如錦表現的十分客氣,問道。

小和尚卻想也沒想的拒絕了,他道:“禪和大師不見客的。”

顧如錦的神情一下子暗淡了下來,她來就是見禪和的,他居然告訴她禪和不見客?之前慕遠也告訴她,禪和是得道高深的僧人,是佛教中的權威,隻是他時而會見人一麵,時而以閉關為借口,躲避起來不見人,顧如錦心想,她今日的運氣就這樣不好嗎?

顧如錦笑笑,道:“通報一聲吧,到時候他要不見也就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