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憶往昔(一)(1 / 2)

禮炮,喜樂,人們的豔羨聲,上下兩百多人人的迎親隊伍,抬著她繞京都城一周,後進入皇宮,由正門入宮。這樣的禮遇,原是皇後才配有的,而此刻坐在轎中的人,不是皇後,也不是繼後,皇後此刻正在皇宮中。而坐在轎中的她:德氏安泱,秦國公德坤幺女,即將成為皇帝的德妃,皇四子的養母。

隻是,安泱知道,這些榮寵華貴,都不是給她的,是給她已經過世的姐姐的,德氏安淳,曾經的淳惠妃,現在的,故淳惠皇後。因為這些都是皇帝虧欠安淳的,他欠她的太多太多,這一生都還不清了。

喜帕下,安泱低著頭,茫然地想著回到京都的這些日子,不知道這樣的決定,是對是錯。

…………

喜樂帶著安泱的思緒回到了三年多前,一道聖旨,安淳采選入宮,成了宮嬪。那年的安淳十五歲,安泱,還是個不滿十二歲的小女娃。那時她們的阿爹還隻是六品的官員,但人人都說他會在仕途上晉升,而且會很快晉升,因為德坤有一雙絕色的女兒,隻要有一人被皇帝相中,那青雲路便可從此豁達起來。安淳和安泱姐妹倆的容貌遺傳自她們的母親,德夫人是苗人的後代,祖上從苗地遷入京都,先是經商而後為官,但幾代人私下一直隻保持苗人間互相通婚,所以德夫人身上流著正統的苗人血統,隻是後來違背家人的意思,嫁給了漢人德坤,但因為德夫人是女兒,所以家人倒也順快地接受了這漢人女婿。而德夫人所生的三個孩子,長子安澤、長女安淳、幺女安泱,就都是苗漢混血的孩子,容貌更是比德夫人出眾,連男兒安澤也是樣貌堂堂,貌比潘安,而其中最出彩的是最小的安泱,雖然與安淳的容貌有七八分相似,但剩下的那兩三分,卻是贏過了姐姐的。

安淳一朝入宮,德坤和安澤很是欣喜,雖然不至於是用女兒換仕途,但以安淳的絕色,多多少少都能為家人謀些福澤的,這樣父子二人在仕途上的抱負,便有了一個施展的途徑。而安泱和德夫人,卻是不舍和不安,安淳心思太單純,進的宮去,定是不會與人爭寵的,但後宮裏,不去吃人,就隻能等著被吃,這樣純良淡泊的安淳,可要怎麼在後宮中生存?

一家人各懷心思地等著宮裏的動靜,但等來的卻是安淳患病的消息,病得還很重,更是搬到了最偏僻的宮殿中去,以免擾了皇帝和一眾妃嬪。德坤和安澤很是惋惜,但安泱卻想,這樣也挺好,皇帝有那麼多女人,安淳隻要避了一時,很快就會被忘掉的吧,那以後就安全了,雖然沒有隆寵,但至少能保命吧。隻是可惜了安淳一身的才華,還有那樣的容貌,就這樣埋葬在漠漠後宮中了。

但安淳最終還是沒能躲過皇帝的眼睛,安淳入宮後的第二年正月裏,家裏收到了消息,安淳承寵了,入宮時封的是采女,才一次承寵,便晉位為美人了,後宮裏許多許多年沒見過那麼快的進封了,連報喜的內侍也是滿臉堆笑,還托請來日多多照拂。安淳一下子便站在了風口浪尖上,家人除了高興,也不免擔心。

安泱一直很擔心安淳,怕她會給人欺負,怕她會卷進後宮爾虞我詐中。直到安淳有了身孕,德夫人被允許入宮探望後回來,才稍稍安心。德苗氏從宮裏回來後,高興地一直笑著,安淳已經是昭儀了,入宮一年已經是九嬪之首,生下皇子後,晉為妃位更是板上釘釘的事情,而德苗氏高興的並不是為這樣,而是皇帝對安淳的愛,那是真心的愛,皇帝將儀嵐殿給安淳做寢宮,儀嵐殿是後宮中僅次於皇後寢殿的宮所,曆代都是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所住的;怕安淳叫人欺負,皇帝甚至獨立了安淳的儀嵐殿,安淳除了每日向太後請安,就不用再出寢殿了,儀嵐殿裏的人都是皇上親自挑選,外頭那些想害安淳的人,就不能傷著安淳了。德苗氏說,安淳很幸福,安淳臉上的笑,是她從來沒有過的。安泱想,這便是愛和被愛的幸福吧。既然皇帝如此愛重姐姐,也有用心保護著姐姐,那麼姐姐應該很安全吧。

而後安淳誕下了皇四子,德苗氏有進宮去看過,說是長得很像皇帝,不但皇帝,連太後也十分歡喜,整日整日地抱著,安淳也如眾人所想而封為惠妃,另加封號“淳”。此後德坤也真的晉升了,連安澤也得到了皇上的賞識,隨侍聖駕,德家一時風頭都蓋過了皇後的娘家。

但福兮禍所依,樹大自然招風,安淳和父兄越是往上走,安泱就越是擔心,終於,禍真的來了,所料不及,如晴天霹靂。安泱始終沒有搞清楚事情是怎樣發生的,也許是嚇到了,也許是不願再想起,隻依稀記得忽然有一天,宮裏頭的消息說安淳犯了聖怒,被幽禁在儀嵐殿裏,到了午時便被送進了錦宮。德坤和安澤忙著打探消息,都以為是皇上跟安淳置氣,不會怎麼樣,哪知當天半夜,忽地傳來安淳在錦宮懸梁的噩耗!母親不願相信,父兄都傻了,而安泱,則終於看見了當初的擔憂變成了現實,忽然變得坦然起來,姐姐啊,你終究是不能在吃人的皇宮裏平安度過一生!再然後,德坤和安澤也被安上了一連串的罪名,因著有皇四子在,才保住了一家人的性命,全家發配西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