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三年六月,成祖朱棣命鄭和出使西洋。隨行將士兵卒二萬七千八百餘人,多齎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遍曆諸番國,宣天子詔,因給賜其君長。永樂五年九月初二,鄭和返航,邦交友好,回來的人卻少了十之七八,此番航海之艱辛遭遇之莫測實乃無可想象。
朱棣親宴鄭和,賞賜過千金,鄭和卻向朱棣說了件詭異離奇之事。
那是船隊出航過南海入西洋的第三天傍晚發生的事,船隊按航線而駛,無邊的海麵波平浪靜,晚霞正濃其境如畫,直到被一隻巨形海獸攻擊。那海獸模樣奇特甚是凶惡,足有兩艘船隻的大小,尖長的獠牙可以輕鬆將船身刺破,擺尾一晃就可掀起滔天巨浪。
其時船隊隨行禦前大將霍楊持劍而出,與海獸激戰百招有餘,斃其於劍下,大勝揚威。眾人正是誇讚,哪料天色驟變,一條水龍自海底卷起,激蕩千裏,海獸屍體被卷入其中,霍楊下落不明生死不知,兩艘船亦被卷得支離破碎。待龍卷過後海麵平靜下來,打撈救上了三十四人,死亡五十七人,一經統計後發現還少了六人,包括霍楊,連屍體都不見蹤影。
當時隻當是填了海獸的肚子,可在數年後的回程途中,他們見到了當初失蹤在海中的一個譯官,他流落在荒島,形銷骨立,幾乎餓死。經此人說起這幾年的遭遇,更是匪夷所思。
“這譯官究竟遇到了什麼事?”朱棣顯然被調動了興致,放下酒盞。
鄭和道:“陛下,此事離奇不可名狀,還請陛下屏退左右,準許譯官殿前說話。”
朱棣點頭,將宮女太監一並遣退。譯官被領到,伏地跪拜,經授命後便說起了那段離奇境遇。
那是一片叫做瞑海的海域,上麵小島羅布,眾星拱月般圍繞著一片最大的陸地。那陸地上有著世間最為繁華的都城,一個天神般的人君臨統治著。那裏的人擁有異術,呼風喚雨殺人無形,點石成金長生不死。那裏有一座島的金銀,一座島的寶石,有琉璃堆砌的宮殿,有金碧輝煌的海上樓船……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莫非是蓬萊仙境?”朱棣麵上是近乎貪婪的向往之色,道:“來人,備船出海!”
鄭和道:“皇上,那個地方去不得。”
朱棣不滿道:“連一個小小譯官都去得,朕九五至尊,為何去不得?”
鄭和道:“皇上,何不聽他說完,再做定奪?”
朱棣不耐擺手:“說。”
“是,皇上。”譯官垂首,“小人流落到一個偏遠小島,那、那島上之人凶殘至極,生食人肉,小人逃出後便跟隨一艘路過的船四處航行。那艘船往返於各島之間販賣物品,因小人知曉言語有些學問,便謀了個記賬之職,在海上漂泊了一年多,最後便到了荒央危雲城——這便是那個地方最大的都城,城中之人非富即貴,相傳城主乃是瞑海之神的化身,貌若天神有不死之身,更有通天徹地之能……”他像是想起了什麼,從懷中拿出一個小竹筒,雙手呈上:“請皇上過目。”
鄭和接過竹筒呈給朱棣,朱棣卻不接,擺手讓他看。鄭和仔細看了看手中的竹筒。這竹筒色呈暗褐,手指粗細,看去更像是一截骨頭。一端塞著顆白色尖齒,不知是何種獸類的牙齒。
不論怎麼看這都不是尋常之物,鄭和心神一凝,小心將那顆尖齒拔了出來。詭異之事便在此時發生,那尖齒一脫出竹筒便瞬間化為了白色粉末,霎時消散在鄭和指尖,毫無痕跡,快的除了鄭和之外沒有第二個人覺察到。
鄭和看著自己的手,驚疑不定。忽聽朱棣一聲咳嗽,顯然已不耐煩,他忙從竹筒內抽出了一張卷曲的,人皮。
雖是幹枯扭曲,但仍可從肌理手感分辨出這確是一張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