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增強曆史高考二輪複習效果(1 / 2)

增強曆史高考二輪複習效果

考試研究

作者:林起汛

經過第一輪曆史高考複習後,學生已掌了握曆史基礎知識,現就如何提高在二輪複習的效率,我談談看法。

一、認真研究課標、考試大綱和各省的《考試說明》

二輪複習的目的在於在一輪“模塊加專題”模式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劃分中外各個曆史時期,橫向整合三個必修模塊中各曆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使之融會貫通,形成係統化、網絡化的階段通史知識體係,進而揭示三個模塊知識間的內在聯係,總結出各個階段的曆史特征及曆史發展規律。教師加強對課標、考試大綱和《考試說明》的分析和解讀,並加以利用,在複習中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關於《考試說明》,重點是研究高考曆史考什麼?即“考試內容與範圍”,從而較準確地把握曆史高考的知識要點,對教材內容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複習。由於近年來高校教師逐漸成為高考曆史命題的主導者,高考教師希望回歸考試大綱及課標對高考相對籠統要求,我們要研讀考試大綱及課標,適當拓展《考試說明》中的考點要求。

研究《考試說明》中的高考試題,即“題型示例”。要研究《考試說明》中的樣題,如為什麼要選這些樣題;樣題在題型與結構上有什麼特點;樣題在命題立意上有什麼側重;樣題所涉及知識在教材中處於什麼地位。《考試說明》的樣題中,各種解題技能都有所體現。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這些樣題,了解這些樣題重點考查的能力,總結規律,並通過適應性訓練,掌握解題技巧,力求做到《考試說明》與高考試題、教材、課堂教學、練習相結合。

二、注重對學生曆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的教材編寫是按《高中曆史課程標準》的專題體例進行中外曆史分編的,導致同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內容被人為割裂,破壞了曆史的內在邏輯關係,打亂了曆史的整體性,造成了時序上的混亂,不利於學生形成立體完整的曆史知識,也不利於揭示曆史發展的整體性和規律。而曆史高考試卷的命題則采用通史的思路及編排體例。

新課程曆史高考試題,從試題命製的指導思想方麵看,從一元史觀發展到多元史觀,即從革命史觀發展到現代化史觀、文明史觀、社會史觀和全球化史觀;從能力來看,能力要求很高。突出考查了學生的材料處理能力,通篇都是“新材料、新情境、新問題”,知識依托進一步淡化,新課標的能力要求特征進一步凸顯。

新課程曆史教材的編寫及高考曆史試卷的這些特點決定了我們在二輪複習中要重視曆史思維能力的培養。

(一)有效整合通史專題,重新構建曆史知識“通史”和“專題”體係,使曆史學習由“模塊加專題”模式向“通史加專題”模式過渡。二輪複習要進行通史加專題的複習,既要著眼於通史知識體係的構建,又要鞏固各時段的專題知識體係,二者相互穿插、整合,從而理清曆史知識的縱橫聯係,建立合理通達的學科知識體係和知識結構。

(二)重視階段特征歸納,培養學生曆史思維能力。《考試說明》中“考試範圍”內容是按通史體例羅列的,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各模塊內容之間的聯係,適度深化對有關內容的處理,建立通史基礎上的專題知識體係。在明確中外曆史劃分的基礎上,按曆史階段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等角度對曆史知識進行歸納、概括,形成階段通史體係。通過適度補充階段特征等知識,幫助學生掌握曆史階段變化,把握人類文明演進進程。(1)通過複習掌握各個階段的曆史主幹知識,準確把握各個曆史階段的階段特征。(2)注意分析階段曆史中的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個模塊知識間的內在聯係。(3)加強同時期中外曆史聯係,揭示中外曆史間的內在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