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動蕩(3 / 3)

群臣上朝,楚慶帝道:“淩天城太過放肆,居然打出史浪的旗號占據幾處要塞,驅逐軍隊。你們說朕當如何做?”

眾朝臣都不說話,因為楚慶帝積威已久,很少有人敢反駁他的意見。而齊天王呢,他又是深得民心,眾朝臣哪個沒有讀過他的詩?甚至楚慶帝的親信之中無數人都是讀史浪的詩長大的,小時候都立誌要成為史浪的追隨者。突然,皇帝和齊天王卯上了,這讓他們一時都不知道怎麼做了。

這時,一官員出班道:“陛下,臣覺得史浪確實有不軌之心。”

楚慶帝本來見朝臣沒有應和自己,心裏略有不滿,此時有人站出來批駁史浪,頓時龍顏大悅,道:“你且說說史浪如何有不軌之心?”

“是。陛下,這史浪早在先帝時期就對皇室有不臣之心了,先借刁民之事斬皇室宗貴此乃史浪不軌之心一也。而後聚眾鬧事,讓一些刁民將他稱為萬歲,先帝以大楚和平考慮沒有追究,但是刁民呼聲太高又不能激起民憤,隻有封史浪為萬歲,與天子平起平坐。身為人臣,卻敢稱萬歲此乃史浪不軌之心二也。封王多年拒不來朝,不瞻仰陛下龍顏,不執行陛下法令此乃三也。先帝在時已經掉走淩天大多數兵力,留給淩天城足夠的守兵,而現在史浪卻非法聚兵,數量高達百萬之眾此乃四也。未經陛下允許,私自派遣將領調動淩天城軍隊占領神州幾處要塞,在神州布下奇怪陣勢此乃五也。此五條,哪一條都是殺頭大罪,請陛下下旨,將史浪捉拿。”這位大元出口就給史浪定下五大罪狀。

楚慶帝點點頭,很滿意這位官員的說辭。對眾臣道:“眾愛卿可有不同意見?”

帝國上將陸先奇道:“陛下,據臣所知,齊天王以前所作都是一心為國為民。大楚立國齊天王功不可沒,所以先帝才賜封為齊天王。後又發明雜交水稻,設立無數經典國策,為大楚平定天下作出不可磨滅的貢獻。在妖獸出沒時又帶領大楚軍隊嚴守陣地,抵抗住妖獸的侵襲,保我大楚安居樂業。西方侵犯神州之時又親自領兵將其擊退,佑我神州不滅。後尊先皇之令,調派軍隊剿滅西方列國,平定異族,讓我大楚走向昌盛。此也是五條,以臣觀之,齊天王可謂功在社稷。”

禮部尚書道:“陸將軍言之有理,望陛下三思。”

大殿之上五分之四的大臣紛紛下跪道:“請陛下三思。”

楚慶帝大怒,自己二十年積累,當提出要整治史浪時居然這麼多臣子反對。強忍下怒氣對開始說話的臣子道:“魏愛卿,你有何看法?”

那位姓魏的官員道:“陸將軍是妖獸時期先帝派往淩天城跟隨史浪學習的學員之一,他自然為史浪說話。哼……且不知,大楚複國是先帝領導有方,史浪貢獻並不大,先帝封史浪為齊天王隻是因為史浪在帝國的低潮期沒有投向別的勢力的獎勵。第二條關於國策,國策當然是先帝提出的,他史浪又不是天子如何能頒布國策?第三條,抵抗妖族,眾所周知,抵抗妖族時史浪根本沒有出多大的力,全是先帝調度有方。第四條,外族侵略,是我神州將士不畏生死,英勇奮戰的結果怎麼能算到史浪頭上?最後一條,平定西方是黃鵬大元帥和武碌大元帥統領的軍隊,這和史浪更加扯不上關係。我且要問,陸將軍,你把這些不屬於史浪的功勞加在史浪身上到底是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