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向榮道:“這個我早就想好了,常務副縣長關曉樂同誌,是位老同誌了。不但品質優良,而且對黨的事業忠誠可靠。若是能將他安排到人大去,立刻就會扭轉局麵,加強職能,健全體製。使人大更好的落實市委的意圖,更好的表達民意。”
於向榮見孟進邊聽邊點頭,更加高興,他接著說道:“一直以來,縣政府的常委比例過多。這不僅嚴重影響了縣委的團結,工作起來,也是政出多門,各自為政。所以我建議,就讓常委副縣長直接接任關曉樂的常務副,這樣一來,常委也沒變,但是結構更加合理,效率必然大大提高。”
什麼是合理,什麼是不合理,那衡量的標準就在他老於的嘴裏。當初為了爭權奪利,增加常委的是他。現在大局在握,權傾一時,想要坐穩江山,帶頭削藩的也是他。
常委更替,權力交接。這在大河縣驚天動地的事情,到了孟進這裏根本不算個事情,他點著頭對於向榮說道:“你是大河縣的一把手,對班子裏的成員自然是熟悉的了解的,所以就按你的意思辦吧。”
在玉州市,孟進答應了的事情,就算成功了百分之九十,那剩下的百分之十,就落在了高歌的手中。誰也沒想到的是,當高歌聽說了這個提案的時候,居然大點其頭。他說,河西縣的情況是有那麼一點特殊,做一些適當的微調是合理的,是及時的,是應該的。
高歌如此好說話,就連孟進都沒有想到。是因為之前陳九江的付出隻夠他點一次頭,還是因為沒有動陳九江,他才毫不在意呢。反正不管怎麼樣,算是高歌給了他一個麵子,這是值得高興的事情。於是高歌就將大河縣的調整方案拋到了常委會上。
孟進想,作為市裏的老大,他和高歌都同意的事情,自然不會再有人不識時務,出麵阻攔。更何況這也不是什麼大事情,就是兩個人換換板凳,沒有加塞的空間,也沒有注水的地方。指定要不了溫酒的時間,就能拿下。
可惜的是,關曉樂不是華雄,而他高歌也不是戴著純色帽子的關二爺。當他舉起大手那麼一揮的時候,立刻就遭到了紀委書記紀律嚴的反對。
紀律嚴拿著手中精裝版的連環畫對孟進說道:“孟書記,要是調整別人,我是沒有意見的。但是這個關曉樂我必須說上兩句了。前段時間,他慫恿自己的司機,欺壓迫害車禍受害者的事情大家都還記得吧。”
紀律嚴話沒說完,宣傳部長趙友亮搶過話頭道:“紀書記,飯可以亂吃,但是這話可不能亂說呀。關於關曉樂同誌的車禍門事件,咱們宣傳和監察都查過了的。那事情純碎是他手下的司機打著他的旗號做的,和他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