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1 / 3)

世界上有這樣兩個人,都有一段不屬於自己的回憶,但也都相信那是真的。

也許從一開始,曆史和命運就將他倆捆綁到了一起。

1995年,b市博物館裏,宋轅與父母一同到古都博物館參觀。

由於剛讀小學一年級,七歲的小宋轅,期末考試雙科滿分。

於是身居高職的父親特意抽空陪伴兒子參觀博物館,以示鼓勵。

母親深知父子倆平日相處時間不多,自然滿心歡喜,雙手讚成。

等到達古都博物館時,宋轅卻被一幅《融樂?居安》圖所吸引。

該圖描述了朝末古都繁華的境況,比如像民間風俗,如同今時今日的節日集會,以及無窮無盡的商業活動等。

該圖大致可劃分為集市街坊、郊外野景以及臨河肆覽三部分。

總的來說,該畫作手法高超、紀實寫照,可謂是古都的瑰寶之一,傳世之作。

小小的宋轅在這幅畫作麵前站定,不知不覺被畫裏的一小部分所吸引。

兩個稚童在梨花樹下耳語,背靠著古井,相當地恬然愜意。

宋轅的雙眼一絲不動地盯在上麵,像是畫裏有某種魔力把他拉扯進去,又仿佛畫中人與他有了一種噴薄欲出的默契,渴求同他談天說地。

宋轅不停地深入,深入,自己也仿佛身處舊時的古都,站在梨花樹旁,看著背倚古井的兩小人兒,說笑打鬧。

風一吹,梨花仿佛是為了應景,自顧自地飄落下來,一朵接著一朵,地上雪白一片。

宋轅看著,內心有著前所未有的寧靜、舒適與安怡,臉上也不知何時露出了笑容。

等著想再走近,仔細看看。父親卻被一同電話告急,需要趕緊回去解決。

宋轅被父母的喚聲拉回了思緒,仿佛之前隻是自己晃神一般,沒多在意。

誰知道這不起眼的一瞥卻是漫漫曆史中的征兆與隱喻,隻是誰又知道呢?

所以父母滿懷歉意地告知原因後,沒有了父親的博物館之行,也就匆鬱結束了。

宋轅自小成績優異,處事張弛有道。從小學、初中、高中,直至大學,一路過關斬將,順風順水。

家人眼中的驕傲,同學朋友眼中的模範,男同胞眼中的釘子,女同胞眼中的美好。

所以宋轅打小就背負了太多人的目光,在旁人看來這可嫉,可恨,也可憐。

但這絲毫不足以影響他的一絲一毫,至少在外人看來是這樣的。

他就仿佛是上帝悉心打造的,身上一毫一厘,鼻尖一呼一吸都讓人覺得是完美的構造,精密地陳行。

他仿若天生與那些低微卑賤的詞語水火不容,不論是顯露還是隱誨的詞語,仿若天生也與那些平庸凡夫的陳詞與經曆,離得遠遠的。

他就是他,他就是宋轅。

自宋轅出國留學後,就擔任b市市委書記。

整個城市在他的管理與規劃下,人民安居樂業,城市蓬勃發展,勢如破竹。

無論在世上哪一個迷宮殿的城市,繁華徹夜是它的慣用詞,名利浮世是它的隱誨詞。

不管是哪一種都容易讓人在這迷宮裏沉溺了雙足,迷惘了雙眼。

宋轅肩負著一個城市的重擔,在點點霓虹下,車流人潮中治市有道,成事有為。

從而在b市,無論是名人偉人,高官富紳的眼中,還是普通老板姓的眼中,都道是年輕有為,有大好前途,迎來了b市的一派前景。

上任以來,宋轅的有為事跡,也一直被人們津津樂道,傳誦不止千萬遍。

隻有一點,宋轅自一年級去博物館看過那幅畫以後,就一直做夢,夢到自己就是那個小男孩。

長長的古廊,梨樹下古井,梨花飛舞的童年,威風凜凜的父親,溫婉惹憐的母親,還有那個笑帶梨渦的小女孩。

這些畫麵在他的夢裏不斷出現,雖知道是夢,但卻感覺如此真切,能與夢中人一同經曆,一同悲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