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慶王朝錯估了大蒼的戰略。
所謂對兩大王朝開戰,不過是一個假象而已,大統那邊僅僅是海軍牽製而已。
還有一點就是,目前大蒼軍隊所攻占的,隻是過去大宏王朝的一部分而已,在姬卿月這位大宏長公主的號召下,立即有一些不安分的人士響應起義,且不管這些人的真實目的怎麼樣,反正在民間造成的影響卻是實實在在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大蒼軍隊能夠迅速站穩根腳,並且展開下一步的推進。
也正是這個時候,楊沐開始慶幸當年的布局。
要不他目光長遠,將姬卿月收入後宮,那麼現在絕對要多一重非常大的阻力。
有了姬卿月的加持,大蒼王朝雖然沒有到占據大義的地步,但是總的來說還是比大慶和大統王朝更要得人心。
這並非是說,攝政長公主有多大的號召力,而是大宏的百姓被大慶王朝奴役欺壓得太久了,一直無法發泄出來,大蒼王朝的軍隊一來,便給了人改變命運的機會,而攝政長公主就算是一份香火情分,互相利用,僅此而已。
大慶王朝的軍隊源源不斷的集結,雙方展開幾輪大的會戰。
盡管規模宏大,但是也並沒有多少新意,總的來說就是大蒼王朝的軍隊憑借裝備和將士素質,一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穩紮穩打,打得大慶軍隊節節敗退。
這並不是誇張,而是實實在在的碾壓。
到了什麼程度了呢?
大概就相當於,在整個一連串的大戰中,隻要是兩軍對壘,蒼國軍隊就一定會勝利這樣子。
大慶的軍隊幾乎沒有還手之力,隻能夠勉強防守,切暫且退的樣子。
一次次會戰中,大慶軍隊沒有一次打贏。
可以說,是十分的艱難了。
如此大的差距,讓大慶的君臣心急如焚。
僅僅隻是三年的功夫,大慶王朝就嚐到了大蒼王朝的恐怖,後悔當初與大統王朝選擇結束戰爭,要不然也不會給了蒼國喘息之機,從而飛速崛起。
另一邊,大統王朝傳來的消息也不容樂觀,整個王朝的水師基本上被大蒼海軍給覆滅了,也就是說漫長的海岸線上,成了一片片無設防的邊疆。
而大統王朝,始終對三支海軍艦隊無可奈何,隻能是調派軍隊在沿海的一些重要城池駐紮,盡可能的防備海軍突襲,以圖在最短的時間做出反應。
局勢的嚴峻,不僅讓大統王朝的朝野如臨大敵,更是讓大慶王朝的君臣感覺到了一種有心無力。
從年初開戰,一直到七八月的秋收,整整半年的時間,大慶王朝昔日苦戰幾年侵占的大宏王朝的疆域,基本全部淪陷。
若非大蒼軍隊有心穩固基本盤和大後方,恐怕這個時候已經推進到了大慶王朝的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