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林業基礎作用 加快綠色山東建設
林業水利
作者:李長餘
摘要:隨著21新世紀的到來,中國正穩步向前。同時應時代的要求,山東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著眼林業改革,爭創綠色山東。發揮林業基礎作用要與全省社會經濟相結合,學習、創新他省的成功典範,建設出獨具山東特色的林業生產鏈。同時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把握社會發展的綠色、環保、循環、低碳新趨向,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拓展和創新。
關鍵詞:林業綠色山東基礎作用
前言林業的基礎作用是自然生態文明的重要環節。林業經濟所生產的產品大多綠色環保、無毒、循環可再用,同時林業經濟在當今綠色循環經濟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因縱觀時代的進步、聽取群眾的心聲,生態文明建設成為我們黨為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前進的方向。建設生態文明,是順應廣大人民群眾的期待,關乎民族未來實現和諧社會的的長遠大計。
一、推進林業改革創新綠色發展
近年山東經濟發展飛速,在全國經濟發展建設中發揮了優良的作用,我省人民艱苦奮鬥在省市建設中樹立了一些典型。為了響應國家政府的號召,我省緊抓山東半島和黃河三角洲的特色經濟區的建設機遇,大力推進對林業的改革建設,目的是使山東經濟發展更上一個新的台階。林業作為一項基礎產業,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我們每個人都應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來更好的創建它。發展綠色山東是一個新起點、新平台,從而更加突出了它的迫切性。如今,隨著人口數量的增加、生活質量的提高,土地麵積日益減少,更有甚者,伐樹建屋、平地造樓,使得林業改革舉步維艱。山東省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結合國家林業局的大力支持,同時我省政府擁有前瞻的眼光,為了改變現狀,決定致力於林業改革與經濟建設上,使其完美的結合讓我省再創佳績。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山東政府下達了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濕地保護等一係列發展林業的政策,並且取得了可觀的進展。但為取得更大的進展,林業改革必須堅持下去,因為山東省的森林資源相對比較匱乏、自然生態環境相對薄弱,可持續發展必定是一條很長很艱辛的道路。雖取得了成就但切不可沾沾自喜,我們更應保持清醒的頭腦懂得居安思危,結合因地製宜的理念,實施更有力更有效的措施來實現人類、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共創活力綠色山東。
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山東
林業是生態環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既是生態建設的主要對象又是自然保護的重點項目,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從林業起步。建設生態文明,既要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又要明白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人與社會和諧共生的道理,同時以可持續發展為著眼點,實現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森林做為林業改革建設的重要主體,鏈接著諸多自然生物與生態環境。我省森林覆蓋率相比較其他先進省份匱乏,土地荒蕪、沙塵暴情況嚴重,這就更加突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關鍵性。建設美麗山東從這裏起步。
首先,建立綠色山東是時代的需要。隨著世界經濟的多元化發展,人們富裕了起來,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基本達到了小康水平。但隨著物質得到了滿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精神的享受。然而經濟的進步令我們高興與激動,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嚴重的警告——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沙塵天氣等等自然災害。為了響應國家的號召我省委、省政府決定開展創建綠色山東等事宜,同時國家林業局給予大力支持與幫助。在我山東半島的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態經濟區著力開展林業改革,增強對林木、濕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與建設,從而在“藍黃”兩域發揮林業的基本作用和實現它的更高價值。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環境友好型的社會的建設,我們應大力植樹造林,發展林業改革建設,給山東創建一個綠化帶,呈現活力新山東。
其次,建設綠色山東實現優化經濟結構。一林業、農業不可分割,應統一結合。發展草木花卉、果林種植等經濟產業,既可以提高勞動人民的土地利用率又可以增加經濟收入。同時可帶動其他花卉果蔬展覽、食品加工、畜牧養殖等一係列的鏈式產業,既豐富了我省經濟產業結構又提高了人們就業率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二林業帶動相關旅遊業的發展。山東有山有海,擁有大量的丘陵和灘塗,這就為林業提供了發展建設的場所,這裏可以開設草木花卉、林場綠化、生態旅遊等綠色場地,這可以成為匆匆城市人的休閑好去處。可以想象,身處安逸悠閑的大自然中是多麼的快活舒暢,不但是可以疏散身體的疲憊還可以得到精神的放鬆。說不定,未來幾年這將成為精神營養的補給聖地。由此可知,這裏隱藏巨大的潛力,通過林業改革可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三林業的產業鏈多、種類齊全、資源多元化可再生、便於加工、無毒、無公害等實質性的優點,這可串聯眾多產業的發展,我們既可以開展小型經濟產業有可以建設大型相關公司企業。這樣不僅可以緩解我國現在麵臨的就業壓力問題還可以實現經濟的有效優化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