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使玉米獲得高產(1 / 2)

如何使玉米獲得高產

栽培技術

作者:王立勇

一、精細整地

為創造良好的種床,做到土壤細碎,墒情適宜,壟形標準,在上年整地的基礎上,采用液壓重耙帶道軌進行再次複式整地,為作物正常生長創造良好的耕作基礎。為減少重茬對玉米產量的影響和病蟲草害的發生,年初在製定玉米種植計劃時,整體規劃,合理分配,減少重茬種植或多年重茬種植的麵積,盡量降低重茬對產量的影響。

二、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選擇抗旱品種,抗旱品種具有適應幹旱環境的形態特征。如:種子大,根莖伸長力強;根係發達,生長快,入土深,根冠比值大;葉片狹長,葉細胞體積小,葉脈致密,表麵茸毛多,角質層厚。玉米抗旱品種葉片細胞原生質的粘性大,遇旱時失水分小,在幹旱情況下氣孔能繼續開放,維持一定水平的光合作用。玉米播種前要進行種子抗旱鍛煉,主要采用幹濕循環法處理種子,提高其抗旱能力。方法是將玉米種子在20~25℃溫度下水中浸泡兩晝夜,撈出後晾幹播種。處理種子采用35%的多·克·福種衣劑,用量為種子量的2%。

三、適期播種

合理選擇播期,可以有效地提高保苗水平。適宜播種日期為5月5日,抓住春季高溫的有利時機及時播種。選用標準機車是保證苗勻的關鍵。播後及時鎮壓,保證一次播種保全苗,使用六行氣吸式精量點播機播種,行距為66 cm,穴距22 cm,保苗6.5萬~7.0萬株/hm2。播後苗前用90%乙草胺2.2 L/hm2+75%噻吩磺隆30 g/hm2進行土壤封閉處理,做到播種-噴藥-鎮壓一條龍作業,保證全年無雜草危害。

四、田間管理

1、苗期的管理

玉米苗期是生根發葉和莖、節、葉分化形成的營養生長時期,根係的大部分在此時形成。苗期管理的主攻目標是:促進根係發育,培育壯苗,做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生育打好基礎。

(1)定苗、間苗:掌握“去弱留強,間密存稀,定向、留勻、留壯苗”的原則,定苗一般在5片真葉時進行,每穴留一株壯苗,同時進行查苗補苗,帶土移苗,並澆足定根水,保證幼苗成活。如缺苗過多,可用補播種子的辦法解決。

(2)中耕除草:玉米苗期中耕可進行1—2次,並結合施肥,適當培土。中耕的深度要求做到苗旁淺、行中深,定苗前淺,定苗後深,同時注意對病蟲害的防治。

(3)水肥管理:在5—6片葉時,第一次追施苗肥,每畝施尿素7.5—10公斤,於畦中間開溝條施,然後蓋土。苗期如缺水,應及時進行灌水,宜溝灌。在雨天、土壤潮濕、積水的情況下,要注意開深溝排積水,改善土壤通氣條件。

2、穗期的管理

穗期田管目標是:攻稈、攻穗、嚴防缺水脫肥,使植株整齊、莖節粗短、葉片寬厚,根粗量多,雌雄穗發育好。

(1)水肥管理:在8—9片葉時,進行第二次追肥,即施攻稈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25%左右,每畝施複合肥10公斤加氯化鉀7.5公斤,施肥方式為條施。在14—15片葉時(大喇叭口期),進行第三次施肥,即施攻穗肥,這次肥量占總施肥量的35%左右,每畝施複合肥20公斤加氯化鉀10公斤,結合大培土施用。在9片葉和15片葉時分別進行一次根外追肥,畝用 50克稀土或800—1000倍磷酸二氫鉀噴施。玉米從拔節到抽穗植株開始進入旺盛生長,需水分多,尤其抽雄前後是玉米需水的臨界期,這時缺水,發育不良,雌雄花期不協調,影響授粉,造成禿頂、缺粒或空稈,所以這時期應保持土壤持水量在70—80%。雨水多的地區,要注意開溝排水。喇叭口至抽穗期是玉米螟為害的危害期,都要噴施500—800倍敵百蟲或殺蟲雙+Bt粉混合噴施,防治玉米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