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些年來,趕屍術被傳的神乎其神,成為了當地百姓的收入的一項來源,越來越多的人想嫁入祝由,學趕屍之術,為了澤被鄉裏,祝由四脈商議,將趕屍術穿與外姓之人,但是也單單隻是粗淺的趕屍之術,為了讓那些土壤貧瘠,生活窮困的百姓能夠有碗飯吃,但是趕屍走腳,畢竟是跟陰人打交道的活兒,可以說是提著腦袋在陰陽界遊走,為了保護這些民間趕屍人,祝由四脈有了“三趕,三不趕”之說。
所謂三趕,三不趕,就是說官府處死者,外地務工者、戰亡者可趕;不明病死者、自盡者、肢體不全者,不可趕。這很好理解,清末之後,官府黑暗,前三者大多有冤情,思念故鄉,所以也算是為他們入土為安,也算是行善積德,悲天憫人之舉,而後三者,要麼是怨氣森重,道法淺薄者很難控製,要麼是害怕病菌傳染,要麼是因為屬於罪孽深重,犯了天譴之人。
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趕屍的原理,前文已經闡述,人死後,會有最後一口生氣未能吐出,所以憑著這口生氣,趕屍匠可用還魂之法,強行將魂魄禁錮在人身體中一段時間,讓他能自我行走,做簡單的動作,自行抵達家鄉,然後再由趕屍匠或者高僧超度,達到入土為安的目的。
問題是,若是人死了久了之後,這口生氣滅絕了,甚至是過了頭七,還能否趕屍呢?
原則上是不能的。但是若是東家苦苦哀求,甚至許以重金呢?
在金錢利誘之下,一些稍有道行而心術不正的趕屍匠們,便會相出一種‘鬼借屍’方法。既然金主已經魂飛魄散了,那麼,這些趕屍匠們就會在附近尋找一些孤魂野鬼,將他們強行抓來,充入到金主的屍體之中,強行驅動屍體,讓他能夠行走,然後到目的地之後,再將這孤魂野鬼放出,就算是完成任務了。
但是其實這金主的魂魄根本沒有回來,回來的隻是一具屍首而已,家屬自然不會明白其中的奧妙千恩萬謝之後,打賞金銀錢財。為仙人入土為安。但是那些被強行抓來的孤魂野鬼自然是怨氣不消,時常出來作怪,當然,得了金銀財寶的趕屍匠們早已揚長而去,哪裏管的這些許多後事。
鬼借屍後患無窮,加上其實也是一種欺騙,所以在祝由中嚴令靜止,但是由於金錢利誘的緣故,仍然有不少趕屍匠鋌而走險,自然這鬼借屍之法,也就漸漸流傳開來,以這司馬談手的修為,掌握這等法術自然是不在話下,他在王家施展鬼借屍之法,顯然是帶有羞辱祝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