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我的眼睛始終被山西王家嶺礦難吸引著。今天升井多少?仍有多少人被困?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心是止不住波瀾起伏,怦怦而跳。
幸運和不幸並存。截止4月12日,經過施救人員的不懈努力,已有115人成功獲救,33人遇難,5人被困。
每當看到井下升起的一副副擔架,看到獲救的農民工可以一天七次吃上流質食物,看到他們的眼罩漸漸打開,看到可以拉開窗簾讓陽光照上病床,看到農民工坐起身子有了傾訴的欲望……我不得不感歎:生命寶貴,活著是一件幸福無比的事情。
可是,在這場感天動地的生命救援背後,我同樣看到了幾千救援大軍與死神賽跑的殫精竭力,看到了全國億萬觀眾的擔驚受怕,看到了工人家屬在等待中焦急悲傷的煎熬……假如這一切可以避免,我寧願不去感歎那種從死神邊緣爬回來的幸福,我隻想那些井下工人平平安安,而不是噩夢般的8天8夜,不要感天動地,不要大愛無邊,任何時刻,“平安”二字比這些鏗鏘作響的形容詞都要強上百倍。
至於那些遇難的工人,以及生還希望渺茫的被困者,他們或許感知了地麵上齊心協力實施救援的喧囂,可生命一旦無法挽回,任何努力都顯得毫無意義。
這是一起本可避免的災難。井下工作麵出現透水征兆時,沒有按規定及時撤人和采取有效應對措施。僅僅因為“水是清的,無異味”而抱著僥幸心理,正是這點僥幸讓153名礦工幾乎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此時,如果工程隊員也像事故發生後的救援人員那樣盡職盡責,透水事故就不可能發生。據悉,王家嶺煤礦建成後,每年的產值以10億計,為此不惜趕工期、趕進度,這個曾經讓我們引以為傲的勞動者戰天鬥地的拚搏精神,在事故發生時總是蒼白無力。管理者的急功近利,導致一些違背規律和人性的異化手段開始上演。發展固然是硬道理,可是在對發展的認識以及具體實施等源頭上,必須以尊重生命為前提,缺失了這個前提,其代價必然是沉重的。自救器是工人的生命保障,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如何使用。對安全管理的忽視,就是對尊重生命的踐踏。
王家嶺煤礦事故發生後,能從井下救出上百的生還者,固然始於對生命的尊重,彰顯了人間大愛和責任。但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尊重生命須從一切源頭做起。如果不從源頭上杜絕人為風險,那麼,王家嶺煤礦絕不是最後一個發生事故的地方,到時,“奇跡”般的營救終究會演化為一樁樁辛酸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