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設計的語言(1 / 1)

設計的語言

READING

作者:張曉

如今,講設計、談設計的書浩如煙海。無論是建築、空間、產品還是平麵,每一本書都努力在以高明或是不高明的敘事來講述自己關於設計的故事和思索。然而,《設計的語言》一書,則對於產品設計中所牽涉的美學、功能、商業,甚至流行文化領域的內容,有著深入、詳細的討論,顯得格外值得一讀。

在書中,作者列舉了很多有趣的實例來作為自己觀點的論據。與常見的做法不同,薩迪奇並沒有將那些幾十甚至上百年前的所謂“永恒的經典”翻出來舉例。相反,他精心選擇了那些不再流行,卻對現在意義深遠的設計作為話題的切入點和全書不可缺少的巧妙點綴。

在“設計×語言”一章中,作者以1999年蘋果公司推出的ibook電腦的工業設計與7年後同係列的產品進行比較,以此來說明商業運營模式對於產品設計的決定性作用。而在“設計×原型”一章中,作者甚至用紙鈔的設計來講述設計原型對於其後一係列設計的意義。此外,汽車、服飾,甚至手槍,無所不包的舉例總能找到與人們切身相關的敘事方式,讓本書對於任何領域人們來說都變得頗有可讀性。

此外,書中亦不乏精辟而犀利的觀點。例如設計師是否應該利用設計誘惑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或者,為什麼在數字輸入的時代裏,用胡桃木儀表板容納新式的數字顯示設備不僅不能體現出奢侈感,反而顯得落伍和笨拙?或許讀過此書之後,我們能夠跟隨迪耶·薩迪奇的腳步,一窺頂尖設計評論人眼中的設計現象。

試讀:

……由於手機永遠都在人們手上,而且貼近耳朵和嘴,因此它和使用者的關係就如手表和使用者一樣親密。視覺的界麵、發出的聲音以及保護按鍵的裝置,都提供設計師許多機會來賦予手機人格。隻是當廠商想要將手機變成奢侈品時,遭遇的困難卻比手表商更多。一般手機廠商的策略是以最醒目的方式使用貴金屬和寶石作為材質,不過,為六個月後就要淘汰的物品配上鍍金的盒子,即使物資豐富,依然不免有浪費之嫌。若真如此運用黃金,非但黃金不能為手機添增任何光彩,還讓手機破壞了黃金的價值。

創造“奢侈筆記本電腦”的做法同樣徒勞。木質鍵盤、皮套或者纖維外殼,看起來都一樣笨拙。我們之所以想要一台電腦,不外是因為其硬盤燈速度符合需求和操作係統的效能合用,而不是因為他運用了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材質,卻想顯得有個性。 一一《設計的語言》設計×奢侈·手表與鋼筆已多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