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野馬奔騰的時代

奇趣自然

作者:徐娜

馬是我們熟知而且十分喜愛的動物,它們是速度和力量的象征。馬也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家畜。許多家畜都有對應的野生近親,比如野豬、野牛、野驢、野狗、野貓。令人吃驚的是,家馬現在已經難以找到自己的野生近親了,因為這些野生種群已經完全消失。

原蹄獸

6500萬年前,恐龍統治地球的時代結束了。從那以後的幾百萬年時間裏,哺乳動物在地球上逐漸繁盛。6000萬年前,馬類的原始祖先原蹄獸出現了。這些古老的動物體型較大,體長1.2米,但是還沒有後代那樣的速度和力量,四肢短而笨重,行走緩慢,常在森林或熱帶平原上活動,以植物為食。

始祖馬

5600萬年前,地球上火山頻繁爆發,甲烷被大量排放,致使地球變得相當熱。在炎熱的環境中,稍大的原蹄獸滅絕了,一些體型較小的原蹄獸存活下來,進化為始祖馬。它們體長約0.6米,肩高約0.3米,脊背能彎曲,背部稍向上拱曲,尾巴較短。其四肢細長,靠腳趾行走,前足有四趾,後足有三趾。以嫩樹葉為食,雖然吃草,但不能像現代馬那樣大口咀嚼。因身體靈活,它們可在草叢和灌木中穿行。為了在森林中隱蔽自己和迷惑捕食者,始祖馬身上布滿了類似梅花鹿身上的斑點。

漸新馬

4000萬年前,北美洲出現了大量由始祖馬進化來的漸新馬。與始祖馬相比,漸新馬又大了些,它們體長1.2米,肩高0.6米,它們的腳部中趾逐漸發達,主要以中趾站立,為以後馬進化為奇蹄目動物打下了基礎。它們的眼睛較始祖馬更圓一些,雙眼分開得較遠及位於較後的位置。漸新馬會吃樹枝及水果。它們的顱腔明顯比其祖先大,估計腦部與現今的馬相似。

草原古馬

2000萬年前,氣候逐漸變得幹燥,草原麵積不斷擴大,草原古馬成了進入草原生活的開路先鋒。草原古馬開始吃幹草,所以牙齒也起了相應的變化。乳齒仍為低冠,但臼齒轉化為高冠,其上還有白堊質的填充物。另外,由於草原開闊,一望無際,草原古馬需要長距離地覓食,尋找水源,以及躲避食肉獸侵襲等緣故,又逐漸增強了快跑的能力。它們體型和現代矮馬差不多大,四肢比例變得更像現代馬,更適應奔跑。

恐馬

1030萬年前,一部分草原古馬進化為恐馬。它們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在地球上生存了大約670萬年。盡管恐馬的名字聽起來似乎有些嚇人,但是它們在外貌和體型上都比較接近現代馬,被認為是現代馬最直接的祖先。它們早期還是三趾馬,但是後期基本上進化為單趾馬,它們還有更直的牙齒和更淺的頰窩,這些特征都接近現代馬。

上新馬

500萬年前,一部分草原古馬進化為上新馬。上新馬是最早的單趾馬,從此馬被歸入奇蹄目動物。上新馬的牙齒進化得更加完善,吃起草來速度更快。它們的牙齒趨向現代馬的齒式,有長長的褶皺複雜的牙齒。雖然上新馬也很像現代馬,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它們並沒有進化成現代馬。它們的外表有點像現代的斑馬,但是又並非斑馬的祖先。

普氏野馬

普氏野馬原產於中國準噶爾盆地和蒙古幹旱荒漠草原地帶,具有6000萬年的進化史,是目前唯一存活於世的野生馬,至今保留著馬的原始基因,具有別的物種無法比擬的生物學意義。科學家最後一次發現普氏野馬是在1957年,現在野生種群已經滅絕。20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科學家把普氏野馬從歐洲引回中國新疆、甘肅圈養或半散放養殖,為野馬重返大自然而進行科學實驗和研究工作。

家馬

距今400萬年前,現代馬出現了。這些馬一直在野外自由自在地生活著,它們的悠閑生活結束於4000多年前,那時中亞的牧民學會了馴養馬,馬成為了幫助人們運輸的家馬,後來整個歐亞大陸的人們都學會了馴馬,野馬越來越少。15世紀後,家馬才被歐洲人帶到美洲和大洋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