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之旅宛如穿越漫無邊際的隧道,經過無數徘徊的黃昏和不眠的夜晚,期盼中遠方的一絲亮光在若隱若現間姍姍來遲。本書的出版首先應該感謝的是我的導師鄭雪教授,且不說在學業上的巨大幫助,其豁達超然的人生態度、平易無私如兄長一樣的關懷,使弟子們終生感念。同時,華南師範大學心理係的莫雷教授、金誌成教授張積家教授、師母王玲副教授也給我莫大的幫助,他們精湛的專業素養和誨人不倦的精神使我受益匪淺。在此,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互聯網的發展使我們的視野超越了時空的限製。本書大量的文獻來自於國外心理學家的慷慨捐贈。他們是美國伊利諾伊大學E。D。Diener教授,密執安希望學院David Myers教授,荷蘭Erasmus大學國際幸福感資料中心Ruut Veenhoven教授和Carla Den Buitelar女士,挪威東挪威研究所Joar Vitters博士,加利福尼亞大學Ly-ubomirsky博士,F。X。Gibbons教授,Huebner教授,Peter Warr教授,Van der zee教授,還有一些我未能記起名字的學者,他們把自己寶貴的研究資料無償提供給遠在異國他鄉未曾謀麵的學子,尤其是David Myers教授得知郵寄給我的一本專著沒有收到時,重新惠贈一本給我。此外,台灣大學楊國樞教授,台灣輔仁大學陸洛博士,深圳大學王曉均教授也曾惠贈自己的專著或論文。這種博大的胸懷將時時激勵著我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書數據的收集得到了我的中學同學甘肅寧縣焦村中學權明敏校長、湛江師範學院學生處陳文處長、心理谘詢中心的梁燕君女士、湛江師範學院2000級心理專業的王建倫、鄧倩文等同學的大力支持。論文數據的處理得到何立國同誌的協助,在此一並致謝!
我要深深感謝我的妻子,她幫我輸入了大量的數據,本書的出版離不開她的默默奉獻。
最後,我要特別感謝暨南大學出版社的蘇彩桃女士,正是由於她的精心策劃,本書才得以麵世。
謝謝,謝謝所有曾關心、支持和幫助過我的人。
張興貴
200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