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風落葉盡 第五十八章 揮舞的利劍1(1 / 2)

秦昭襄王十二年春。時間從冬季步入了春季,楚國的形式沒有因萬物複蘇而好轉。

秦王高度支持贏明滅楚,不斷調兵遣將進入楚國,同時封贏明為大庶長(秦二十級軍功爵位製第十八級,還差兩級就到頭了。),贏明來秦四年終於有了自己的官職,憶起他初來時隻是單純的想要活著回去,如今卻稀裏糊塗的有了自己的一番天下。贏明還來不及感慨,秦王卻要限其三年內結束楚戰,不然官職一擼到底。贏明也覺得時機成熟,政治戰已經成功,下麵就該付諸武力了,立刻製定滅楚方針,將滅楚行動設代號為利劍。

處於觀望狀態的魏、燕、宋看著齊、韓,趙喝湯卻還是沒有要與秦王一較高下的意思,因為秦王的一句話,他們不敢與秦比劃。

參與到楚國吞並戰的各國打著他們覺得正義的名號在楚作戰,韓不為秦王嚇唬,因為強齊在後麵撐腰。趙國沒有與秦王敵對的意思,甚至還打算與秦組成戰略聯盟。

混亂的戰國,統一是終結混亂的利劍,各國都握有這把利劍,隻是看誰能真正的揮舞起來。

贏明時不我待,讓向壽領兵五萬,以弩兵為主戰單位,腰佩青銅劍,並教以輪流間歇式攻擊,意在打擊敵人有生力量。公孫喜也祭奠完逝去的老魏王,按照君子約定投入贏明帳下,贏明令他訓練五萬陷陣勇士,以長矛為主要武器,背掛重盾,專門對抗高速作戰的騎兵,尤其是胡服騎射改革後的趙國騎兵。

贏明手中的三萬義軍則改為斥候,隱藏於各楚城,暗中聯絡支持羋月的楚國人民與前朝舊臣,並且大量收集情報,用楚人來收集楚國情報,而且是三萬楚人,一時楚國所有的情報都被贏明掌握手中。

韓國暴鳶率軍進入楚國境內後,並沒有按照黃歇的意思前來剿滅義軍和死神千人隊,暴鳶在他們身上吃過很多次虧,這次格外的小心翼翼。暴鳶領五萬韓軍入駐丹陽,重弩手圍繞高城架起一圈圈防禦,弩炮高高架起密不透風,在他看來,就算是白起、贏明前來也會被射成刺蝟,隻要他固守住丹陽,秦人就不可能攻破,這裏終將是韓國的土地。

贏明早就收集了丹陽的情報,知道暴鳶取代楚人鎮守,贏明發壞故意讓司馬錯的大軍當著他的麵離開。

司馬錯領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開拔丹陽城,暴鳶神情高度緊張,他與司馬錯也算得上宿敵,戰爭勝負基本上一半一半。司馬錯舉兵丹陽卻不采取攻勢,圍著丹陽城替暴鳶挖起護城河來,挖的河道又寬又深,還引了河水灌入,這下好了,丹陽城被護城河包圍了,護城河沒留缺口……司馬錯想想都在發笑,因為他挖的坑,數月之內丹陽城外麵的人進不來,裏麵的人出不去,想到暴鳶部隊爬水出城,司馬錯好幾次半夜笑醒。現在的司馬錯極其佩服贏明的睿智,讓他出了一口惡氣,甚至比拿下丹陽還開心。

齊軍在陳忙著圈地,也沒有時間理會贏明,當他想理會贏明的時候,贏明卻正好來到了他的眼前。匡章、田文帶來了齊國引以為傲的技擊騎士兩萬,還有改良後騎兵五萬,步兵八萬,合計十五萬大軍,他們覺得複仇的時刻到了。

贏明立於城前,此刻他擁有十萬秦兵,三萬楚人眼線,雖然少了白起的殺千隊,但對上敵人十五萬大軍也不算太吃虧,這一戰贏明必須打掉齊國的氣焰,不然齊國必定聯合各國伐秦,到時候秦可能遭遇滅頂之災。秦國因為征戰楚國後會呈現疲弱期,不能給予敵人可乘之機。

公孫喜領五萬陷陣勇士,手握長槍,背攜重盾,屹立在敵人城下,中間包裹著向壽的弩兵。向壽的弩兵有效射程300米,有效殺傷在150米,贏明要靠這一戰打出秦弩兵的風采,讓人知道天下弓弩非隻有韓國一家,秦人同樣很會造弩。

“對方隻有步兵?”田文看的仔細,城外差不多十萬大軍皆是步兵。而齊國出名的就是騎兵,戰力最恐怖的就是騎兵,而且城外地勢平坦一馬平川,正適合大軍揮下,來他個血意勢如破竹。

“看來公孫喜也是老了,選擇投靠秦人,還真是不明智啊!”匡章與公孫喜多年戰友,也彼此猜忌了多年,如今終於要做個了結了。“出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