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邏輯思維與表達(2)(2 / 3)

我們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其措詞準確,用語精當,既維護了雙方的社會製度,又表達了雙方共同的利益和希望。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藻,但用來表達判斷的語句卻恰到好處。

判斷恰當是演講推理正確的基礎。因此,推理是由判斷組成的,判斷不恰當,推理就不可能正確、嚴密。隻有推理正確,才能使演講自圓其說,言之成理,持之有效。

(2)判斷在演講中的作用

演講應富有感染力、說服力和鼓動性。演講者要表達深刻的內容和豐富的感情,就要掌握判斷的各種邏輯形式在演講中的具體作用。判斷在演講中的作用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恰當地運用判斷,可以渲染演講氣氛,吸引聽眾注意力,增強語言的感情色彩。例如:“人民戰士值得讚美”這句肯定判斷,表達了對戰士的讚美之情。如果用雙重否定句“我們不得不讚美人民戰士”,語氣顯然變得更加肯定,具有總結、收束和啟發聽眾的作用。如果改用反問句:“人民戰士難道不值得我們讚美嗎?”感情就顯得更加強烈,具有迫使聽眾思考的作用。這三種不同的語言形式表達了同一判斷,但在語氣、語調、感情色彩方麵有所不同,在演講過程中,恰當地選擇使用,便能準確生動地表達思想感情。

第二,恰當地運用判斷,可以使語言具有力度,增強演講的說服力和鼓動性。例如: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著名領袖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示威遊行集合上的演說》中有一段話連用了五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形成條件關係的排比,指出隻要種族歧視存在,就必須有反種族歧視的鬥爭,顯得氣勢磅礴。他說:

“有人問民權愛好者:‘你們何時才會滿意?’隻要黑人還是凶殘的警察暴行的犧牲品,我們就永遠不會滿意;隻要我們因旅行的勞累而變得沉重的身體在公路旁的汽車遊客旅館和城市旅館裏得不到住宿,我們就永遠不會滿意;隻要黑人還是從一個較小的黑人區流動到另一個較大的黑人區,我們就永遠不會滿意;隻要我們的孩子被‘黑人免進’的招牌剝奪了人格和尊嚴,我們就永遠不會滿意。

隻要密西西比河流域的黑人無權投票,隻要紐約州的黑人認為他沒有什麼可值得投票讚成的,我們就永遠不會滿意。不,不,我們永遠不會滿意,除非正義像水,公平像激流滾滾而下。”

類似這種連用假言判斷的例子很多,因為正確使用假言判斷能揭示事物間的條件關係,說服力強,富有鼓動性。在演講中,為了表達希望與號召,也常常使用聯言判斷和選言判斷,使人們對各種情況有較全麵的了解,以激發聽眾思考、選擇。

怎樣使演講的判斷恰當

在演講中,演講者要使判斷恰如其分。主要是使判斷符合演講的內容和時空環境,具體而言,必須符合下列要求:

(1)把準判斷聯結項

演講判斷聯結項準確,是指在演講中,用來表現事物情況之問邏輯關係的關聯詞語要與判斷的內容相吻合。聯結項是判斷邏輯性質的主要標誌,是決定判斷真假的要害部分。要使判斷恰當,聯結項必須準確。例如,卓別林在《要為自由而戰鬥》的演講中說:

“我們都要互相幫助,做人就是應當如此。我們要把幸福建築在別人的幸福上,而不是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我們不要互相仇恨,互相鄙視。這個世界上有足夠的地方讓人生活,大地是富饒的,是可以使每一個人都豐衣足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