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隱象_渦環”(1 / 3)

第十三章“隱象*渦環”

——水滴與光粒

為了便於觀察,全息影像係統早已自動清除了岩漿波紋,將恒星清晰地展示出來,所以,天文執政官剛才可以看到火樹凋落的場景。可是,將這樣一大片空曠場景直白地展示出來,沒有了燦爛的火樹,僅有一個變暗了的太陽演獨角戲,寂寥是免不了的。

那是一顆行將夭亡的恒星。

幾十萬億個三體時的天然壽命被強行剝奪,原本遙遙無期的死亡,突然出現在眼前。

一直以來,它都是這片宇宙空間無可爭議的霸主,它舉足輕重,它君臨四方,它有著頑強的生命力,而現在,它卻要死了,前來宣判它死刑的,居然隻是一個小小的質量點,其分量,甚至不如秋毫之末!

可笑的是,身為巨無霸的它偏偏對此無可奈何。

肇事光粒打中了它的死穴,那套天然的能量代謝機製已經失靈。

巨人擾於蚊蟲,恒星死於中子,宇宙間最大的悲哀,莫過於此了吧?

這也正是技術杠杆最令人恐懼的地方。

科技,總是先要展示出其慘絕人寰的威力,然後才肯施舍一點兒福祉出來。

一片寂靜中,恒星突然大放光芒,它一下子爆裂開來,化作無盡的光和熱揮灑開去,整個空間瞬間全被填滿,仿佛又一次邁入火焰之河……

這次是恒星外殼層回落、壓迫內部殼層產生的高壓核聚變,聚變反應能級猛衝至鈾核級別,瞬間釋放出難以想象的巨大能量——劇烈的爆炸就此產生,恒星的結構像風中的輕煙般魂飛魄散了,周圍整個空間都變成了火焰之河,這次,再也沒有可以躲避的地方。

曾經燦爛健康的恒星,就這樣迅速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天文執政官看了看係統提示,可憐的行星殘骸已在那光芒中,迅速消散了。

它堅持的時間,並沒有比火樹久多少。

“您對這趟旅行有什麼感想嗎?”九哥笑嗬嗬地說,“行星沒了,我們該下車了。”

天文執政官卻輕鬆不起來,他認真地指出:“你的估計有誤,行星存在的時間超過了火樹。”

“失誤在所難免,”九哥說,“火樹的壽命和恒星內壓密切相關,恒星內部個殼層界麵上的湍流擾動本身已經非常複雜,再加上光粒的渦環效應,導致估測起來誤差總是很大。不過,電子雲室演示這個碎星過程,是絕對可信的,它采用的是借代演繹的方式,能挖掘出純數學模擬所無法觸摸到的細節,比如,那些渦環。”

“我很喜歡那些渦環,”天文執政官說,“這讓我想起了咱們的強互作用力宇宙探測器。”

“水滴?”九哥一愣,隨後笑起來,“嗬嗬,兩者可絕不是一回事啊,雖然都是用了渦環原理。”

《文明的接觸》節選“真空煙圈”——水滴的推進光環

引子:鳥為什麼能夠飛起來?

這問題似乎很幼稚,人們通常都會不假思索地給出答案:鳥類飛行時,翅膀向下扇動空氣,產生反衝力,就使自己飛了起來。

其實,事情遠沒這麼簡單。

鳥類飛行依靠的不是反衝力,而是另一種奇特的作用力。

——渦環吸力。

我們不妨從日常生活中的場景說起,抽煙時,許多癮君子們都有這樣一種嗜好——吐煙圈。他們先是深吸一口濃煙,再將嘴唇彎成o形,然後輕彈舌尖,噴出一個個優美的煙圈。在這過程中,他們半睜著迷醉的眼睛,愜意地望著煙圈緩緩飄遠,直至消散。

癮君子們這種無聊的消遣中,蘊藏著一個很神奇的自然現象——空氣渦環,煙霧的存在,使這種原本無形的渦環得以現形,我們才能直觀地認識到它那精致而獨特的結構。

——以管狀環形,翻卷前進,這是一種很奇特的動力機製。

從空氣動力學的角度說,當空氣被瞬間壓縮並通過很小的出口噴出時,在慣性和減壓的雙重作用下,噴出氣流就會卷曲、旋轉,形成這種漂亮的渦環。

這種渦環除了外表美麗外,內部還蘊藏著巨大的能量,可以完成許多不可思議的任務,比如,當某件結構致密的物體緊貼它的環麵時,如果方向正確,就會被“憑空”吸住。

我們如果從軸心旋轉方向來定義渦環的正反麵,這個物體應該是從“背麵”緊貼渦環,那些飛快旋轉離去的軸心氣流,會產生一股強大的吸力,將該物體牢牢粘住,直至渦環耗盡能量、結構崩潰。

這被稱為“瓦爾塞克斯環”效應。

鳥類就是靠這種效應飛起來的。

鳥類在飛行時,充分利用了這股“吸力”,它們先是迅速抬起翅膀,卷起空氣渦環,隨即充分伸展雙翅,好讓空氣渦環“吸住”自己的雙翅,然後猛地下壓雙翅,進而產生升力。

這過程中的力學原理,酷似吊環運動員的引體向上動作——抓緊“環”以後,隻要努力下壓雙臂,就能讓“環”把自己拉上去。

雖然每一個空氣渦環存在的時間都很短暫,所提供的升力也都很有限,但是,隻要不停製造出新的渦環,並把握好吸引的時機,就能夠獲得持續不斷的穩定升力。這樣,在動作姿勢正確的前提下,鳥類隻要以特定的頻率持續扇動翅膀,就能夠獲得飛行的能力。

可以說,鳥類能夠飛行,靠的不是反衝推動,而是空氣渦環的“上拉”作用。

不光是鳥類,昆蟲的飛行也借助了空氣渦環效應,而且使用得更高明,比如蝴蝶,它們那種離奇古怪的飛行動作,在人類的常識看來,是不可能出現的。因為如果單憑反衝力推動,從計算模擬來看,那種飛行動作是非常危險的,不光能耗嚴重、難以為繼,甚至就連那對大翅膀也會折斷。

可事實上,它們已經翩翩起舞了幾億年。

這一度成為科學界的一個謎題。

直到引入渦環原理後,科學家們經過重新模擬計算,才發現,蝴蝶的飛行其實是一種非常高明的空氣動力學策略,它充分了利用了渦環原理,用最小的能量換來了最大的升力效應。

大自然以她幾億年的演進史證明,渦環驅動遠比反衝推進更高明。

可惜的是,人們很晚才認識到這一點。

所以,我們能夠造出噴氣式飛機,能造出輻射驅動宇宙飛船,卻沒能造出撲翼飛機。

也沒造出水滴。

是的,水滴。

水滴的飛行也采用了渦環原理,它的推進光環,就是真空裏的煙圈,當然,在科學界,那種光環有個嚴謹的名字,叫“真空瓦爾塞克斯電場渦環”。

渦環驅動遠比反衝驅動高明,動物們把渦環用在了空氣中,就創造出了令人眼花繚亂的飛行技巧;三體人把渦環原理用在了太空中,就製造出了這種令人恐懼的水滴光環。

舊世界的地球人始終未能識破水滴驅動的真相,現在,新世界的銀河係人類經過長期研究,多少知道了些其中的端倪。

我們不妨從下麵這個問題開始:

在末日戰役裏,水滴依賴其高強度外殼成就了它無堅不摧的神話。現在,我們知道了,那外殼是SIM材料,構成這種材料的原本隻是些很的普通金屬原子,隻是這些金屬原子們的原子核以強核力緊緊固結在一起,所以才具備了普通物質難以企及的強度,

這時,問題就出現了,既然金屬原子們的原子核已經被固結在一起,那麼,它們的核外電子都到哪裏去了?

答案是,核外電子們依舊存在,隻是已經發生了質變,它們不再是電子雲,而是化作了電子流。

製造水滴時,三體人憑借其高超的科技,操縱原本處於電子雲狀態的電子們,使其“現形”、彙集成束並且定向移動。與“核外電子雲”概念對應,該技術被新世界的科學家形象地稱為“電子雨”技術。

“電子雨”技術的關鍵,是控製量子態的電子雲在合適的時機合適的位置塌縮。

不久前,新世界的實驗室也成功實現了這種操作,據此,我們得以推測水滴的推進技術。

首先,水滴要采用一種特殊的力場,迫使電子雲在殼外凝結成“雨”,然後,“雨滴”在力場的作用下,沿著絕對光滑的SIM材料表麵,以電子雨脈衝的形式,迅速地向水滴尾部彙聚。水滴是流線型外形,頭大腰粗尾細長,而驅動電子雨的力場也是這樣一個形狀,所以,越到尾部,力場的強度越大,“雨滴”被壓縮得越厲害,彼此間的電斥力也就越明顯,當到達尾尖時,海量的電子被壓縮到一個點上,彼此間的電斥力能級已經達到了核爆級別。

而力場的作用範圍就在此處戛然而止,於是,就如同煙民們彎成O形的嘴唇一樣,高壓電子們在電斥力和慣性的雙重作用下噴湧而出,形成了美麗的電子渦環。

同空氣渦環一樣,該電子渦環也攜帶著強大的能量,同樣,也會因為受到“摩擦阻力”而逐漸消耗能量、直至結構耗散。在真空中,這“摩擦阻力”來自水滴表麵不斷生成的脈衝電子雨。這些電子脈衝是用來生成電子渦環的,其電場方向與水滴尾尖噴出的電子渦環的軸心電場方向相同,於是,兩者之間產生了強大的電斥力,這股電斥力不斷驅動水滴前進,在這過程中,電子渦環會因對外做功而被逐漸耗散掉。

於是,就出現了末日戰役時,丁儀一行在螳螂號上見到的幾大奇景:

1。(中校發出“艦隊疏散”的警告,)這時強幹擾已經出現,從“螳螂”號傳回的圖像扭曲消失了,艦隊沒能聽到中校的最後呼叫。

(分析:電子雨形成時,會產生劇烈的電磁場反應,強幹擾是必然的。)

2。在水滴尾部的尖端,出現了一個藍色的光環,那個光環開始很小,但很亮,使周圍的一切籠罩在藍光中,它急劇擴大,顏色由藍變黃最後變成紅色,仿佛光環不是由水滴產生的,而是前者剛從環中鑽出來一樣。光環在擴張的同時光度也在減弱,當它擴張到大約是水滴最大直徑的一倍時消失了,在它消失的同時,第二個藍色小光環在尖端出現,同第一個一樣擴張、變色和減弱光度,並很快消失。

(分析:這是電子渦環的耗散過程,隨著能級的降低,其輻射頻率必然由藍光降至黃光、直至紅光,其結構也必然隨能級的降低而耗散,逐漸擴散。注意文中,光環的最大擴張範圍是水滴最大直徑的一倍,這是個非常關鍵的細節,它揭示了光環的來源所在——因為擴散到那個尺度後,它們就從力場的“凝雨”壓縮中完全恢複過來,變成了正常的電子雲狀態,也就消失不見了。)

3。光環就這樣從水滴的尾部不斷出現和擴張。頻率為每秒鍾兩三次,在光環的推進下,水滴開始移動並急劇加速。

(分析:跟鳥類的飛行類似,一個渦環消散後,水滴必須重新製造新渦環,才能繼續推動。)

4。考察隊的四人沒有機會看到第二個光環的出現,第一個光環出現後,在近似太陽核心的超高溫中,他們都被瞬間汽化了。

(歎:由簡單的流體力學公式就能推算出電子渦環形成時的能級,這個數據一點兒也不誇張。)

此外,還有一些猜測也被證實了,末日戰役中,“無限邊疆”號等大部分被水滴撞穿的飛船,所攜帶的核燃料都發生了核聚變反應,事後人們猜測,聚變反應有可能是被水滴推進光環的超高溫引發的。

現在看來,這種猜測很正確,水滴的推進光環除了高溫,還帶有更為強大的渦環電磁場,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托卡馬克裝置,足以將飛船的核燃料瞬間壓縮到核爆臨界。

然後,新世界的人們也意識到了,水滴優先選擇攻擊飛船們的燃料艙,不是為了踐行什麼“讓地球人死得痛快些”的人道主義,而僅僅是基於一個“經濟”原則,即用最小代價引發目標自身蘊含的毀滅力量——讓對方的飛船成為核彈,使殺傷效果最大化。

這類似於黑暗森林打擊中的碎星攻擊。

——讓他們的太陽成為核彈。

宇宙本來就是這樣黑暗,這樣殘忍,今天的我們隻能說,三體人很務實。

不過,三體人也有疏漏,縱觀整個末日戰役,有大約十分之一的目標,水滴沒有擊中燃料艙。

這是因為當時,這些飛船燃料艙約束磁場的方向,恰好與水滴推進光環的磁場方向相對(或者夾角小於30°),直接撞擊過去,兩個磁場就會相互吸引,水滴那小巧精致的渦環尾焰很有可能會被更為強大的飛船磁場捕獲甚至抵消,為了避免被“滯留”、保持攻擊速率,水滴隻好偏開了方向。

這種磁場方向相對的情況並不多,水滴連滅兩列飛船,艦隊緊急疏散開後,在隨機分布的情況下,大約有十分之一左右的戰艦在水滴攻擊麵前呈現了這種姿勢,於是,這些飛船都避免了核爆後果。

對此,我們也隻能說,三體人的打擊技巧還不夠完美……

這就是,末日戰役裏,水滴那奪命光環的來曆。

對於人類的飛船而言,那是名副其實的死神絞環。

中國有3。6億煙民,世界有13億煙民,全球每年有500萬人死於吸煙引發的疾病。可是,這麼多癮君子在吞雲吐霧時,有幾個人認真地去研究過他們吐出來的煙圈呢?

又有幾個人能夠想到,這東西居然能和外星人的武器扯上關係呢?

……

“我看到了渦環,兩者太像了。”天文執政官依舊感歎著。

“這裏的渦環是用於打擊的,而且隻有明顯的減速作用,而不是水滴光環那樣既能加速推進也能減速刹車。”九哥說,“至少,我們從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是這樣。”

“也許,光粒攜帶的渦環並不隻有我們看到的這些。”天文執政官說。

“你是說,還有可能有別的未知的渦環存在?”九哥問。

“對,我覺得,光粒很可能,也采用了渦環推進。”天文執政官說。

“哈哈哈……”九哥開始大笑,“您這個假說,可是和試驗現象完全不符啊。”

“這個畢竟隻是試驗,真正的光粒打擊,很可能還存在某種未知的渦環效應。”天文執政官說,“要知道,渦環效應是最高效的能量運作方式,神級文明是不會忽略這一點的。”

“可是現實中我們也並未觀察到這類現象,包括187J3X1星那次。”九哥說。

“不要總是拘泥於現象,”天文執政官憂心忡忡地說,“要知道,‘現象’一次本身就是個片麵的概念,它意味著,還有更多我們沒有發現的‘隱象’,躲在幕後悄悄操縱著一切。如果我們拘泥於現象,隻會被神級文明的魔術迷惑,就像地球人一度被智子神跡迷惑那樣。”

聞聽此言,九哥沉默了。

天文執政官突然想起了什麼:“你們是用什麼樣的曲率引擎來驅動質量點的?”

“曲率引擎?”九哥不解地問,“你為什麼會提到這個?”

“這是你父體的老本行,不是嗎?”

“我的確繼承了他對曲率引擎的熱愛,”九哥說,“不過,這次試驗並沒有使用曲率技術,也不可能使用,因為驅動對象太小,根本找不到著力點,而且我們也做不出那麼小的曲率引擎。”

“那你們用什麼力量彈射那顆中子,使其達到了光速呢?”

“力場觸角。”

“什麼?是那種據稱是最小尺寸的力場引擎?”

“對,就是那種東西,撥動軌道環的力場觸角。”九哥說,“在岩手裏,這東西大材小用了,在我們這裏,它真正發揮作用,成為了一種強大的武器——彈射槍。”

“那種彈射槍效果如何,我能看看嗎?”天文執政官急切地問。

“這……”九哥為難了,似乎在為自己剛才的話感到歉意,“我沒有那個權限,而且現在也不方便進行實戰演示……等以後有機會再看吧。”

“如果需要保密就算了,我隻是好奇。”

“不,您誤會了。”九哥解釋道,“彈射槍不算軍事機密,隻是該技術尚不完備,還遠遠達不到摧毀恒星的程度,您看了恐怕會失望。”

“什麼?”天文執政官疑惑了,“那你們這個碎星試驗——”

“——這隻是模擬,”九哥說,“驅動質量點的能量,比真實的碎星打擊低了好幾個數量級。目前,我們的彈射槍以最大功率發射質量點,其引力波效應也隻能摧毀體積為伴星十分之一大小的硬核天體,這樣的攻擊力,用於艦隊間的近距離混戰還行,破壞恒星就太弱了……。”

“這破壞力已經不小了,”天文執政官說,“能級小應該不是問題吧,可以通過連續發射密集發射來彌補。”

“那樣不行,”九哥說,“彈射槍後坐力極強,每次發射,飛船都會被反衝力強行推開,連續發射的話,不光飛船位置會漂移、導致無法瞄準,甚至連船體結構都有可能被破壞。”

“啊……”天文執政官不由懊悔,“我光注意質量點的破壞力,居然忘了反作用力的存在。”

“嗬嗬,”九哥笑笑,“這很正常,許多人都是這樣,專注於彈射槍的威力,忽略了反衝力這個致命傷。唉……有時候我就忍不住這樣想,假如神級文明也是用力場觸角來彈射光粒,那麼,他們使用的一定是一種——零反衝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