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新故事
作者:孫方友
六十年前埋下的三壇子銀元重見天日,竟接連冒出三個前來認領的主人。究竟誰才是銀元真正的主人?
一 老太半路奪寶
從潁河鎮往北走五裏路,有個村落叫王雙樓。村西頭有個叫王囤的人,兩個兒子在外打工掙了錢,要蓋一棟小樓,在扒老屋挖地基時,挖出了一罐銀元。因為是包工隊攬的活計,見的人就多。人多嘴雜,消息就傳得快,不一會兒,全村人都知曉了。
不少人跑來瞧稀奇,都誇王囤有福氣,蓋樓挖出了地財。還有人說:“再找找,再找找,說不定不止這一罐哩!”
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村東王大全攙著奶奶袁留香趕到,當著眾人宣布道:“當然不止這一罐!我奶奶說一共有三罐,是當年我太爺爺王耀先讓我奶奶埋的!”
眾人一聽話音,知道來者不善,大有半路奪寶之意,剛才有點嫉妒王囤發外財的人現在開始幸災樂禍了。當然,更多的人是以為王大全見財起意,想分寶哩。王囤心裏暗暗打鼓,他爹活著時常給他講當年鬧土改的事,說地主老財們如何狡猾,把浮財藏起來,怎麼拷打都不願交出,所以當年分房時,自己才執意要這片地主家的馬房,說不準哪一天真能挖出他們的浮財呢!現在土改已過去近60年,當年地主家的浮財果真就出土了!也說不清為什麼,王囤一見王大全和他奶奶袁留香來了,心裏就有點兒虛。但總不能將到手的寶物拱手讓人,說白了,還是要爭一爭。於是王囤便鼓了鼓勇氣問王大全:“大全侄子,你說什麼?這罐銀元是你們家的?”
王大全說:“沒錯!我奶奶說是當年打土豪分田地時,我太爺爺讓她埋下的!”
王囤此時心中穩定了不少,抬高嗓門兒說道:“大全侄子,你這不是空口說白話嗎?銀元是在我家宅基地上挖出來的,憑什麼說是你太爺爺讓你奶奶埋的?你有什麼證據?我還說這是我爹活著時讓我娘埋下的呢!”
王大全一聽王囤果然狡辯,笑道:“王囤大叔,我就猜中你有這一招兒,所以我連老奶奶一起搬來了!”說著,急忙攙過袁留香,說:“奶奶,你看王囤叔果真不認賬,怎麼辦?你給他說個明白,也趁機讓大夥聽聽,咱可不是平白無故來討寶!”
袁留香拄著拐棍朝前晃了晃,先看了看眾鄉鄰,又看了看王囤,沒牙的嘴動了幾動,才心平氣和地說:“王囤大侄子,如果光憑一句空話,別說你不信,連大夥兒也不會相信!不過話說回來,我一個八九十歲的老婆婆,是絕不會無緣無故來跟你裝賴要銀元的!要說起這幾罐兒現大洋,話就扯遠了!土改那陣兒,你爹是民兵隊長,為挖浮財,將我公爹的一條腿都打斷了,但他到底沒說出這筆財!我家是土財主,地不少,糧食也有得吃,就是錢不是太多!實言講,攢下這幾罐現大洋是我公爹半輩子的積蓄,所以他寧死也不願說出來!你剛才說是我家的有什麼記號,我也記不清了。但有一條我記得清,那就是當年我一共埋了三罐兒,你挖出的這個罐裏是333塊,還有一大一小兩罐沒挖出。那大罐裏是400塊,另一罐裏是300塊整,一塊不多,一塊不少。如果我指出地點挖得出來就證明我老婆子沒說謊!如果挖出來與我說的數目不符,那就算我老婆子丟人現眼了!”袁老太太說完,對王大全說:“孫子,找家什,照我指的地方兒挖!”
王大全聞聲精神陡增,順手操起施工隊的鐵鎬和鐵鍬,問奶奶:“奶奶,你說在什麼地方兒吧!”
袁老太太朝四周左左右右地望了望,又閉目回憶了一陣,這才從王囤挖出第一個陶罐的地方朝前走了幾步,然後顫顫巍巍地朝東邁了兩步,說:“這地方兒當年有一棵拴馬的老槐樹,你朝下挖一挖,挖片兒大一點,找找看!60年了,一場夢似的!”
王大全開始挖,有幾個男的急於揭開謎底,也上前幫忙,不一會兒就挖了一個方坑。挖到大約三尺深的時候,果然挖出了一個陶罐,打開一看,內裏果真有400塊銀元。再細看,罐底兒上還寫有毛筆字。墨跡雖有些模糊,但還能看得清,上寫“王老耀記”。而王老耀,正是王大全的太爺爺袁留香的老公爹王耀先的雅號。這一下,眾人都驚奇得啞了,望望王囤又望望袁留香,不知如何是好了。袁留香見罐上有字,而且是她公爹的親筆,連她自己也沒想到,心想老公爹辦事真是心細有遠見,這一下可算是勝券在握了。為乘勝追擊,她又找出另一小罐的位置,幾個年輕人不一會兒就將那個小陶罐也挖了出來。打開一看,不多不少正是300塊大洋;又看了看罐底兒,也有字,但寫的卻不是“王老耀”三個字,而是“王中立”。
二 王中立又是誰?
怎麼又冒出了一個王中立?
王中立是誰?
眾人皆不知,便把目光齊刷刷地投向了袁老太太。袁老太太並不見慌,她先掃了眾人一眼,方道:“當年公爹兄弟三人,早已分家,公爹是老大。老二早年因吸鴉片敗了家產無後。這王中立是老三,也就是我的三叔。三叔無子,隻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遠嫁新疆,至今下落不明。小女兒嫁到咱們的鄰村梁營,有一子,叫梁照清。當年公爹老弟兄三人雖然分家,但相互間還常借用東西。我剛才想起來了,上麵書有‘王中立’字樣的這隻陶罐,十有八九是我公爹準備借給三叔的!”
有憑有據,不但眾人沒得說,連當事人王囤也找不出想分一杯羹的理由了!王大全此時極其興奮,先對著眾人拱手,然後就要集銀元於一堆準備運寶回家。不想這時候,有好事者已從鄰村喊來了梁照清。
梁照清已年過花甲,他來到王囤家,一看地上的幾罐銀元,驚得嘴巴張了幾張才合攏。他走過去捧起那個小罐,讓人念了上麵的字,很長地“噢”了一聲之後,說這三百銀元是大外公王耀先借親外公王中立的。土改前一年,大外公家要買膠輪馬車,給親外公借下了這三百大洋。不想車還沒買,土改運動來了。因為兩家都是地主,都沒了自由,大外公怕此時將錢銀還給弟弟不合時宜,會給弟弟和自己帶來災禍,所以才將三百銀元埋入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