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章 心中有個尺度,衡量自己該走的路(2)(2 / 3)

不難理解,如果我們對生活總是抱著消極負麵的心態,那麼生活呈現在我們麵前也是一片黯然。但如果我們能夠抱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對待,那麼生活就會還我們一片美好和燦爛。

前麵我們已經提到過霍金的妻子,在此我們再看看關於霍金的故事:

著名數學大師霍金幾乎全身癱瘓,非常不幸。因為疾病,他被永久固定在輪椅上,全身上下唯一能動的就隻有三根手指。唯一幸運的是他的大腦還能思考,且智商不低。一名記者曾經這樣問他:“霍金先生,盧伽雷病已經把你永久固定在了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對你太不公平,讓你失去了很多出路嗎?”

霍金艱難地露出微笑,用那唯一會動的三根手指在鍵盤上艱難地敲出這樣一段文字:

“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看完這段話,我們應該可以理解為什麼霍金麵對自己糟糕的身體還能麵露微笑,還能以無比堅強的意誌為科學事業做出偉大的思考和貢獻了。原因就在於他有一顆感恩的心。命運雖然讓他失去了健康的身體,但是他仍然感謝還有三根手指會動,有大腦可以思考,有親人和朋友幫助他,為他製作了這輛特殊的輪椅,為他的研究提供經濟支持。

毫無疑問,是感恩為他的堅毅提供了力量!

對照我們自身,我們應該懂得,不管命運給了我們什麼樣的安排,生活給了我們什麼樣子,隻要還活於這個世界,哪怕是一無所有,我們至少可以呼吸到早晨清新的空氣。所以,我們都要始終記得生命中那些擁有和別人對我們的給予,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生命的過程才會更加絢麗。

5.揮灑自己的個性,不附庸流俗

【厚道經】

人要活著,就要揮灑出自我的個性來,按自己的特點包裝自己,照自己的愛好展示自己,依自己的方式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絕不隨波逐流,絕不被所謂的“潮流”牽著鼻子走,哲學告訴我們:世上沒有兩個彼此完全相同的事物。人是大自然的造化之一,自然也不例外。

這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別於他人的。更進一步講,我們活著,就要揮灑出自我的個性來,按自己的愛好展示自己,依自己的方式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隨波逐流。隻有展現出不同的自己,彰顯出獨立的人格,我們才能受到更多的人的尊重,贏得更多人的歡迎。

事實雖是如此,但回歸到現實生活,很多情況下卻並非如此,因為更多的時候,我們還是先看別人怎麼做,自己也跟著怎麼做。從心理學上講,這是一種人的自我意識弱化的表現。這樣的人,缺乏人格獨立性,意誌力也較為薄弱。如果一個人總是不加分析地盲從他人,那麼嚴格意義上講他就不是一個健康的人。

有的人覺得“隨大溜”才能不犯錯,但實際上卻並非如此。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米爾格倫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米爾格倫讓被試者充當老師的角色,讓自己的助手充當學生。如果“學生”犯錯,他便命令“老師”去電擊“學生”,每犯一次錯,就電擊一次,而且電壓會隨著錯誤的累積而逐漸增強。

電擊每發出一絲聲響,大家都能聽到“學生”痛苦的喊叫聲。學生的叫聲越來越慘烈,直到最後無法承受被電暈才停止。

“老師”們感到非常不安,不忍心再去電擊“學生”,紛紛向米爾格倫提出抗議。米爾格倫並沒有理會他們的抗議,要求他們繼續電擊。結果,大多數“老師”選擇了繼續服從。

由此,米爾格倫得出結論:如果一種行為是由權威規定的,那麼人們在做出這種行為的時候,就會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不用對此行為負責,也正因為不用負責,所以人們選擇了服從權威。不管這權威是正確還是錯誤,隻要服從就可以心安理得。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理想、信念、價值觀和道德觀等,這些觀念和思想雖然有時會與別人的不一樣或相矛盾,但這並代表我們就需要去改變,當我們的這些觀念和思想是正確時候,就要堅定地堅持下去,這樣才不至於從眾,沒了自己的主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