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光怪陸離的社會,一個真正厚道的、智慧的人是不會迷失自己的,即使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不會得意忘形,而是知道自己該走什麼樣的路。事實傻瓜,我們每個人都是有別於他人的,所以我們活著,就要揮灑出自我的個性來,按自己的愛好展示自己,不隨波逐流,不盲目跟從。隻有這樣,才能彰顯出獨立的人格,才能受到更多人的尊重,贏得更多人的歡迎。
1.永遠不當名利的奴隸
【厚道經】
厚道的人心中有一把尺度,衡量著自己的該走的路,判斷著自己該做的事,平和地追求成功,腳踏實地的做人,永遠不會讓自己變成名利的奴隸,更不會為了名利而違背做人做事的原則。
乾隆皇帝在下江南的時候,曾問金山寺的一位高僧:“長江中的船隻每天都來來往往,如此繁華,一天到底要經過多少條船啊?”高僧答道:“這裏隻有兩條船經過,一條為名,一條為利。”
名與利,始終與人生掛鉤。衣食住行離不開金錢,人活著也勢必要爭一口氣,渴望揚眉吐氣、有所作為,但若把追逐名利當成了人生唯一的目標和自我價值的體現,人就成了名利的奴隸。
一個人到沙漠尋找寶藏,苦走了幾日,寶藏沒有找到,卻已水盡糧絕。沒有食物,沒有水,沒有力氣,他絕望地躺在沙漠裏等著死神的降臨。
臨死的那一刻,他默默地向天祈禱:“神啊,救救我吧!我還這麼年輕,真的不想死。”
神真的出現了,問他:“你想要什麼?”
他急切地說:“食物,水,哪怕一點點就好。”
神滿足了他的要求。在吃飽喝足之後,他又繼續向沙漠走去,幸運的是,沒走多遠他就找到了寶藏,貪婪的他把寶藏一股腦兒全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可是,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沒有足夠的食物和水了,無法走完剩下的路。為此,他隻得帶著寶藏往回走。
一路上,他的體力慢慢消耗,不得不扔掉一些寶藏。就這樣,他一邊走一邊扔,最後把身上所有的東西都扔掉了。他又一次躺在地上,等待著死神的降臨。
臨死之前,神又出現了,問他:“你還有什麼願望?”
他說:“食物和水,我要更多的食物和水。”
死到臨頭,卻依然渴望更多的食物和水,為了撿回那些奪目的寶藏,他已然成了被名利操縱的木偶。放眼望去,我們周圍那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又有多少人和故事的主人公一樣?
為了活得更多的財富,拚命地去爭,不惜拋棄誠信和厚道,任由“金錢”的魔掌掌控著自己;為了獲得更高的地位,費盡心機地往上爬,不惜拋棄仁義和道德,任由“名位”這根線牽引著自己。明明是自己為了名利奔波,卻還自以為自己在掌控著命運,殊不知,命運早已經將他們交給了名利和欲望,他們隨時隨地可能成為名利的犧牲品。
朱熹曾告誡世人:“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隻管向前便危險。”這就是說,隻有淡泊才能明誌,隻有寧靜才能誌遠,剝去世俗的外衣,才能種下成功的種子。厚道的人,始終謹記著這一教誨,他們不是不食人間煙火、完全超脫於功名利祿,不是完全地與世無爭,更不是甘願無所作為;他們隻是超越了一切世俗的觀念,舍棄了無止境的貪欲,保持著一顆不為名利所累的心,以及適可而止的理智。厚道的人內心非常清楚,一個人如果醉心於功利,就會被“名韁利鎖”束縛,就會對褒貶毀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一個人變得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為了爭權奪利陷入鉤心鬥角之中,就有可能泯滅良知。做人要保持厚道的本性,對別人厚道,對自己亦如此,唯有不受其奴役,看清名利的力量,擁有合理運用名利的理性,才能夠真正成為掌控自己的主人。
隻是,現實社會五光十色,到處都充斥著炫人的誘惑。對於名利這些東西,太多人隻是嘴上說說“視名利為糞土”,當真正麵對名利的時候,卻還是忍不住要去爭一下,抓一抓。盡管最後可能弄得自己身心疲憊,可下一次還是免不了這麼做。
那麼,如何才能讓自己在名利麵前不卑不亢,保持厚道的本性呢?
很簡單,保持一顆淡泊之心。簡單地說,就是對功名利祿、金錢美色、得與失等能以理智的態度對待,不是什麼都不追求,什麼都不在乎,而是能夠平靜地對待生活,對待身邊的人和事,做到得到欣然接受,失去泰然處之;在鮮花掌聲中不忘形,在冷嘲熱諷麵前故我依然。仔細想想,人生在世,名利本就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根本沒必要看得太重。你一刻不停地追求和索取,也難以獲得滿足。相反,它隻會不停地給你造成煩惱和麻煩,甚至引誘著你陷入貪欲的深淵,忘了做人之本,以致身敗名裂。
在所有的處世原則中,淡泊是最該銘記於心的。有了一顆淡泊名利的心,才不會因為一次失敗而沮喪或失態,也不會在成功麵前驕傲自滿;有了一顆淡泊名利的心,才能夠用超然的心態看待眼前的一切,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為凡塵牽絆,不為煩惱左右;遊客一顆淡泊名利的心,才不會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失去最真的自我,始終保持一份獨有的安寧和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