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心懷感恩(2 / 2)

“哈哈,大概是因為火雞們也恥於被奧巴馬赦免,所以,有氣節地以死明誌吧。”斯蒂文哈哈大笑著對辰辰那番話給出了一個匪夷所思的解釋。

辰辰胡亂猜想著,斯蒂文該不會是個反對奧巴馬的共和黨人士吧。

亞當斯夫人好奇中國的傳統節日怎麼過,義廷仗著如今自己的英語有了長足進步,一個勁兒地給亞當斯一家拽那些他知道的中國事,什麼春節放鞭炮吃餃子啦,元宵節賞燈吃湯圓,中秋看月亮品嚐月餅之類,當然,重點全是放在吃上,亞當斯兄弟津津有味地聽著,一臉羨慕神情。

辰辰又把話題轉到了中國學校教育和美國的不同,講著講著就講到了家長們很多時候隻關心孩子的成績,並不在意他們心裏在想什麼。

這時,亞當斯看了一眼正在吃著餐後水果的妻子,十分自豪地說:“在這十幾年中,我和凱瑟琳最驕傲的事情就是,我們都很了解自己的孩子。”

辰辰看到,坐在小號餐椅上的小米蘭達,驕傲地挺了挺胸脯,呈獻給爸爸一個甜美的笑容,亞當斯先生還以慈愛的微笑。

女兒的笑鼓勵亞當斯先生繼續說下去:“無論是在我參加州長競選最忙的日子裏,還是凱瑟琳接任電視台時政欄目總製片人之後,我們從來沒有缺席過一次兩個兒子和小女兒學校的家長開放日、開學典禮、和重要的家長委員會活動……”

亞當斯先生顯然應該算是個繁忙的大人物,但是,他卻從未以忙為借口,忽略了對兒女們的關心和愛護,辰辰對他親切感和敬意油然而生。

感恩節的晚餐結束後,辰辰回到自己房間的露台上,回想著這一天的經曆。

起初,辰辰以為感恩節這個節日留存至今,其意義充其量和馬雲創造的“雙十一”一樣,隻是為了在與之伴生的“黑色星期五”這天,為美國的商業增加購買力。

走進了美國的家庭,辰辰才發現,美國社會並不像早先在某些文章裏讀到那樣黑暗殘酷,他看到這裏無論富有的人還是貧窮的人都懂得感恩,他們之間充滿了真心的關愛。

辰辰進一步理解了,為什麼那麼多畢業的學生,會在事業有成之後給母校捐助大額款項,為什麼那麼多頂級富豪熱衷於投身慈善事業,為什麼美國率先有了眾籌機製,並一直得意良性運轉……或許,這與感恩節這個獨特的傳統注入他們血管之後,潛移默化滋長起來的基因不無關聯。

這天,辰辰體會到了感恩節的含義,也愈發明白了“感恩”這兩個字的重要意義。

和亞當斯一家的熱鬧比起來,羽悠和文瑾的感恩節就要冷清許多了。

下午,兩人帶著一些食物去當地庇護所的“慈善廚房”做誌願者,在那裏忙活了一下午,和一大群阿姨,大媽們一起為那些無家可歸的人做晚餐,隻有這樣才能確保在這個商品琳琅滿目的日子,小鎮上沒有人挨餓。

回去的路上,羽悠和文瑾一起去換了一大堆一美元的硬幣,隻要路過自動販售機,她們就會在上麵留下幾枚硬幣,這樣,當夜幕降臨,那些饑餓口渴的人就可以享受免費的食物了。

路過小樹林,一群猶太人在裏麵搭了臨時的篷子,正在過“結茅節”,熱情的卷毛猶太小孩還拉著她們的手,請兩個女生過去吃東西。

還沒到傍晚街上就有了一種萬人空巷的感覺,大概各家各都已經回到他們溫暖的,散發著食物香氣的家,在為晚上的感恩節的大餐做準備了吧。

一尾清蒸活魚、半隻南乳燒雞、一個青菜,三碗蝦仁雞蛋炒飯和一窩番茄蛋湯,這就是羽悠家的感恩節晚餐了。

羽悠不喜歡肉質略有些堅韌的火雞,文瑾恰好也對在這一天裏被大規模宰殺的物種充滿憐惜,所以,她們的餐桌上並沒有那道家家必備的美味。

文瑾在這一天見到了羽悠這位隱形的保姆,蓮姨,其名曰蓮,果然長得清清淡淡,和任何一位上了些年紀的女性沒有半點區別,也說不出有什麼特點。因祖籍南方,她說話聲音輕緩柔糯,做菜口味也偏甜而鮮少油膩,文瑾不知道,這是不是能成為她名字的一個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