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無為峰一道述古(下)(1 / 2)

“即已如此,智者又當如何?”楊戩聽罷,知其所言有理。他心中為釣魚城百姓擔心,便急忙問道。

李監丞聞言,卻默默無語,撚著胡須若有所思。過了半晌,他忽然抬起頭問道:“真君可知這蒙古人的來曆?”

“蒙古人?”真君先是微微一愣,隨即憨憨一笑,輕輕擺手道:“在下隻是一介武夫,於此真是全然不知,還請先生明言。”

“真君太過謙虛了。”李監丞笑了笑,又問道:“真君當年得道之時,曾助周滅紂。你可知周是被誰所滅?”

“這個······”楊戩快速思索,脫口而出道:“記得好像是什麼‘烽火戲諸侯’吧,被·····好像叫做犬戎吧!”

“不錯。”李監丞加重語氣說道:“正是犬戎。”

“這個蒙古就是當年的犬戎?”楊戩半信半疑的問道。

“這樣說倒也不很確切。”

李監丞笑道:“這南瞻部洲,向來為華夏民族世居之地。上古之時,舜帝曾將幾大惡族逐出中原,流放於邊疆。他們的後裔即在邊疆地帶與土著雜合混居,不守中原禮儀,被華夏族稱為蠻夷戎狄。誰知他們後來不斷壯大,特別是居住於北方的胡人,竟幾度入侵華夏。”

“哦!”楊戩若有所悟,插話道:“這個蒙古就是胡人的後代吧!”

“正是。”李監丞點點頭,一臉憂慮的繼續說道:“千年來,北方胡人不斷騷擾華夏。從塞外道秦嶺,從長城到長江;他們所占之地不斷南移,若我所料不錯,此次華夏故地必然全部淪陷。”

“啊!”猛然聽得此言,楊戩與一旁的六兄弟同時驚呼出聲。

“先生此話怎講?”楊戩一臉的疑惑神色。

“自從真君居於灌江口,便時常外出行獵。對這華夏之地,想來也是甚為熟悉了吧?”李監丞並不答話,反而出言發問。

“嗯。”楊戩點點頭嗎,說道:“昔日我外出行獵,也曾北至流沙,南抵南海,東至東海,西達昆侖,山川地貌倒也知道一些。”

李監丞聞得此言,微微點頭道:“正是,這華夏古國,東南兩麵皆與外界隔絕,隻有西北方向屢有胡人入侵。於是他們在黃河以北修建長城,以抵禦外敵,但卻根本無濟於事。”

說道此處,李監丞略微一頓,繼續說道:“當漢朝之時,北方匈奴屢次南下,一度威脅其皇城安全;後來漢武帝動用全國之力,才將其擊潰。五百年後,華夏傳至晉朝,胡人卷土重來。他們一度占領中原之地近三百年,漢人隻是憑著長江之險偏安江南;後來李唐建國,以老君為祖,篤信道教,國家強盛,這才暫時穩定北方。然而時隔不久,到了天寶年間,北方胡人再起,安史亂後,國家孱弱,他們便趁勢占領幽雲之地,從此漢人失去北方屏障。到了本朝,趙宋安定天下,卻始終未能收複幽雲;近世先有契丹占據黃河以北,後有女真打到長江沿岸。如今蒙古再起,江南必難保全。這正是步步蠶食,所以我知江南必失。”

“這胡人何以如此猖獗?”楊戩聽得如墜九重迷霧之中。

“這個嘛······”李監丞略一遲疑,便接著說道:“以我愚見,個中必有天意。”

“天意?”楊戩將信將疑道:“難道這些都是天庭指派?”

“嗯!”李監丞點點頭,見楊戩不信,他又說道:“真君試想一下,華夏人口何止十倍於胡人。若非天意,那些胡人也非三頭六臂,如何就屢戰屢勝?”

“若果如此。”楊戩不敢再想,歎氣道:“雖有智者,又有何策?”

見楊戩一臉無奈,李監丞臉上現出神秘的微笑。隻聽他一字一頓的說道:“策略倒是未必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