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威夷群島上最著名的環球免稅店,數層樓的大規模門店被設計得如同迷宮,顧客按照設計的通道——走過所有的商品陳列區方才到達出口,這就讓顧客盡可能多地產生了購買欲。在夏威夷不同的免稅店之間乘出租車往返,還可以報銷車費。在2000年,LVMH集團旗下品牌賽琳(Céline)甚至專門設計了一個手袋係列,供環球免稅店銷售。一些化妝品品牌也有專供免稅店銷售的品類。
環球免稅店的一位高管透露,雖然環球免稅店針對的是行色匆匆的遊客,近幾年來也開始加強與顧客的情感聯係,提升體驗效果,經常在店內舉辦各種針對VIP顧客的活動。環球免稅店曾在新加坡門店舉辦一個酒展,邀請一些釀酒世家傳人與顧客麵對麵品酒交流,受邀的是400個白金卡的會員。其他活動如新品發布酒會、時裝秀,以及腕表和皮具現場製作展示等在環球免稅店也常年不斷。
1997年,已經在法國取得成功的絲芙蘭(Sephora)被LVMH收購。LVMH從而掌握了一個重要的高端化妝品渠道,並日益將絲芙蘭運作成一個美容領域的創新先驅。一些歐洲小眾化妝品牌尚沒有實力拓展中國市場,他們通過與絲芙蘭合作,進入中國,中國品牌比如佰草集也通過絲芙蘭打進歐洲。化妝品專賣店從一個單純的銷售場所,變成了一個可供參觀、漫遊和嚐試的互動性空間。
征服日本市場的啟示
若梳理奢侈品牌在亞洲市場的表現,路易威登在日本的發展便是個縮影。自從1981年在日本開設第一家門店,至2004年,路易威登全球55%的銷售收入來自於日本消費者。在20餘年間,日本消費者對奢侈品的認知及心理發展從不成熟走向成熟,以此來觀察LVMH要在中國采取的策略,將會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
日本市場的消費者具有群體(G r o u poriented)文化的特征,因此在是否擁有奢侈品上會受到來自群體的無形壓力。據2011年世界奢侈品協會對日本消費者的抽樣調查,85%以上的人認為上班族沒有奢侈品將會失去職場競爭力,這種奢侈品消費心理與中國目前階段的消費心理頗為相似。於是,上世紀80年代,路易威登在日本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快速上升期。1.27億人口中有2000萬女性擁有路易威登手提包,而在東京女性中的擁有比例更達到了四分之三還多!但是市場瞬息萬變,路易威登皮具所帶來的巨大市場,導致仿製品開始大量湧現。而另一方麵路易威登品牌被過度擁有也讓品牌的獨特性和唯一性降低,不少消費者的新包背了兩季就被束之高閣。
隨著二三十歲的日本年輕人對自己、對金錢價值的認知,比上一代有了深刻變化,這些心理變化影響著奢侈品市場上消費者的選擇。同時,隨著像颯拉(Zara)、海恩斯莫裏斯(H&M)等“快時尚”的品牌進入日本市場,消費者能夠以較低的價格購買到國際一流設計的產品,人們對奢侈品的價格和價值在心理上進行了重估。各奢侈品牌開始對未來產品線的戰略布局思量再三。
為了滿足日本新生代消費者對奢侈品的新需求,2003年,路易威登與日本藝術家村上隆開始合作,將路易威登的經典產品以超乎尋常的方式重新詮釋。現代藝術家獨特的設計魅力將時尚與經典有機地融為一體,與消費者建立起了強有力的情感聯係。2003年這次的合作有三個關鍵的特點:
1.用數十種鮮豔色彩來重新解讀路易威登標誌。也許這看上去與所有的市場戒律相悖,傳統的Monogram帆布被暫時放棄,但這一舉措的確吸引了客戶的購物欲望,他們一走進店鋪就被繽紛的色彩所吸引,即便他們在離開時依舊購買的是一隻經典款的包。
2.通過與當地現代藝術家合作,路易威登品牌與其第一大市場發生了直接聯係。
3.這對路易威登來說是一次真正的創新,奢侈品牌第一次仰賴一位藝術家,將其創意世界與品牌設計相融合。這種合作一直持續到6年後,在日本和全球消費者眼中都是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