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時候這個辦法並不能隨你所願,任你如何附和,對方依舊守口如瓶。這時,你隻有毫不猶豫地從對方身上打開缺口,才有可能收到意外的效果。如他佩戴的飾物、領帶等體現對方個性和喜好的物品,往往是尋找話題的好引子,比較容易引得對方與你交談。
再者,若想打破沉默,你還可從對方無意中做出的動作為話題,運用得當,往往可以打破僵局。
如果對方是位女性,端杯時翹起小指,你就可以說:“喲,我想你肯定學過藝術,端杯都用蘭花指,真好看!”你把她無意識的小動作觀察得這麼仔細,她就會認為你很關心她,於是,戒備心理也就自然地慢慢消失了。
對於那些硬是不願開口的頑固派,你自然要主動地想些辦法,引起他的好奇心,使他開口說話。
馬春曉是一家報社的記者,有一次,他聽說一家企業快倒閉了,於是找到該公司的經理進行采訪。但是這位經理什麼消息也不肯透露,表現出很深的敵意,當時的場麵很是尷尬。小馬想抽煙,又不知煙放在哪兒了,於是他就搜尋襯衫、褲子口袋,最後沒辦法,又去摸外套口袋。這位經理覺得很奇怪,便擔心地問:“你怎麼了?”當他說明情況後,經理拿出自己的煙來給他抽。從這時起,他們開始了交談,小馬也因此獲得了很多寶貴的資料。
當然,小馬能夠如此輕易地得到許多寶貴資料純屬巧合,不過,有時故意地做些動作,倒是消除對方心理戒備的一種方法。
促使對方敞開心扉的具體方法是:
(1)傾聽對方談話時,稍微向前移動身軀,以示對他的關心;
(2)對方說話時,不時點頭,做出表示讚同的神情;
(3)同時,你要始終保持麵帶微笑,讓他感覺到你的親切感;
(4)對於沉默不語者,想辦法以他的物品或動作為話題,撬開他的嘴巴;
(5)你還可以利用能夠引起對方好奇的話題,使他樂意與你交談。
隻有說話時把握分寸,敞開自己的心扉,真誠地交流,對方就會和你一樣敞開胸懷,與你相處。
3.會說話,處理尷尬事的秘方
在社交場合,有時會遇到別人有意無意奚落、挖苦譏諷你,你該怎麼辦?你應該用語言作為“護心符”,築起防衛的堤防。有隨機應變能力的人,就能調動自己的智慧,化被動為主動,使尷尬境遇煙消雲散。“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你可視不同的來者選擇不同的應付辦法。
若判明來者不善,是懷有惡意,故意挑釁,你可以“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有理、有利和有節地回敬對手。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同周總理談話時,看到周總理的桌上有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就帶著幾分譏諷的口氣問“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何還用我們美國的鋼筆呢?”周總理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莊重而又風趣地答道:“提起這支鋼筆,話就長了,這是一位朝鮮朋友的抗美的戰利品嘛,作為禮物贈送給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就拒收。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覺得有意義,就收下了貴國這支鋼筆。”那個記者聽後,一臉窘相,怔得半晌也說不出話來。
英國前首相威爾森在競選時,演說剛講到一半,突然有個故意搗亂者高聲打斷他的話:“狗屎!垃圾!”顯然,他的意思是叫威爾森“別再胡說八道了”。威爾森卻不理會其本意,隻是報以容忍的一笑安撫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您提出的環境髒亂問題了。”搗蛋者一下子啞口無言。
如果對方來勢洶洶,盛氣淩人,前來指責辱罵你,而你確信真理在手,則應保持藐視的目光、冷峻的笑容,讓他盡情地發泄個夠,而不予理會。有時沉默無言的蔑視,能力勝千鈞,抵得上萬語千言。假如有人衝著你橫眉豎眼,惡語中傷地罵道:“你這個人兩麵三刀,專門告我的陰狀,想踩著別人的肩膀往上爬,沒門!”如果你心中無愧,完全不必大發雷霆,倒不妨解嘲地反詰:“哦!是真的嗎?我倒要洗耳恭聽。”然後誘使謾罵者說下去,直到對方找不到言辭了。你再“鳴金收兵”。在這種情況下,你以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方式笑迎攻擊者,顯然比暴跳如雷、大動肝火要好。
須知,在人數眾多的場合中運用針鋒相對的手法,還有個爭取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的問題。若你頂得過於刻薄,引起一頓爭鬥,那就會失去意義。比如,在一次演講中,台下有人喊道:“你講的話我聽不懂。”演講者知其來者不善,就馬上尖酸地當眾頂了回去:“你莫非是頭牛!原來我是在對牛彈琴呢!”這樣的反唇相譏,講者雖然痛快,但有可能失去聽眾。所以,一個人應該要有自我控製能力,要善於約束自己。
假如有人以半真半假的口吻問:“你得了一大筆獎金,該‘發財’了吧?”如你就實避虛地回答:“你也想嗎?咱們一塊來幹”語中帶點陽剛銳氣,別人再問,也不大好意思了。
你剛被提拔到某領導崗位,有人對此揶揄道:“這下子你可平步青雲、扶搖直上了吧?”你聽了不必拘謹,可一笑了之:“是這樣嗎?你算得這樣準?”用這種不卑不亢的應酬方法,立即使對方語塞。相反,你過於計較,說出一大堆道理,倒顯得太認真,反而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