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出現了奉聖夫人後,張超就決心與李芷萱搞在一起,這是因此他從目前的局勢已經看出劉瑾上台的必然性。
劉健祭出的三條新政,目的在於奪取皇帝的財政權和人事權,如此一來成了空殼子的皇帝隻能老老實實的當著木偶。
沒有哪一個皇帝會受得了文臣這麼攬權,特別是以愛折騰出名的正德,天性愛自由的正德豈能接受當一個木偶,所以這一場爭鬥是必然的。
張超對於正德的勝利毫不奇怪,因為帝國製度的設立使的和平時期的皇帝處於獨一無二的地位,如果皇帝有心攬權,士大夫們根本阻攔不住。
在張超看來,目前在位的都是純粹的封建士大夫,跟他尿不到一個壺,趕走他們符合張超的利益,但是做這個惡人,幹這個壞事的不能是張超,劉瑾恰恰最為合適。
所以他表麵按兵不動,私底下卻不斷的聯係朝中的有識之士,特別是當年是在南京任過職務的高級官員,比如吏部侍郎焦芳,彼此協調立場,為即將到來的大事件做好準備。
但是張超知道劉瑾的手段太過狠辣,拉仇恨的水平天下第一,所以他需要提前準備,別到時候吃了劉瑾的虧,受了他的連累。
當他知道芷萱受封奉聖夫人後,就已經決定要和她混在一起,一來一個女子對他十幾年的愛戀,誰也吃不消呀,反正臉皮已經厚了,女人又不是一個兩個了,那就別讓她再難過了;
二來就是芷萱所處的特殊地位,作為女官,她並沒有什麼權力,也與太監們沒有什麼利益衝突,但是她對正德有巨大的影響力,關鍵時刻,她的一句話往往能解決問題。
所以張超使出美男計也毫不奇怪了,這個關鍵位置必須是絕對信任的人,否則計劃不如變化,到時候就有苦頭吃了。
但是現在正德皇帝突發奇想,讓芷萱幫著整理奏折,減輕他的工作負擔,讓他好有時間去玩耍,張超必須承認正德這個主意是非常聰明的,甚至很有效果。
本朝的士大夫上奏折時往往需要說一大堆的廢話,還非常喜歡用典故,這樣一來閱讀奏折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最有名的就是茹太素,他上書給太祖皇帝的奏折洋洋灑灑一萬多字,老朱讓人閱讀,可是讀奏折的人口水都說幹了,老朱還不知道他說了什麼,所以一氣之下,老朱就賞賜了茹太素一頓廷杖。
隨著時間的推移,明朝的皇帝越來越受不了這樣的奏折,所以內閣應運而生。但是基於皇權的獨裁,所以從宣宗起,就啟用了太監來約束內閣。
但是正德皇帝遇到的麻煩獨一無二,因為弘治皇帝對文臣太好,士大夫蹬鼻子上臉,而司禮監太監們可能是跟士大夫合作太久了,竟然也有些指揮不動。
所以正德除了安排劉瑾何聰等人待在司禮監準備接班之外,他聽到芷萱所說的二八定律後,異想天開讓宮女參與進來,整理奏折。
正德越想越有道理,這宮女一輩子被鎖在宮中,與外人交通也十分受限製,讓她們幫忙整理一番,他這個皇帝的工作負擔就小的多了,也不用擔心司禮監這群吃裏扒外的家夥坑害了他。
但是正德對於這一套心裏沒底,所以就讓芷萱去問一問張超,結果芷萱就狼入虎口,再也無法自拔。
正德讓芷萱在乾清宮內書房負責整理司禮監文書房送來的奏折,然後分類,寫出奏折的主要內容供正德預覽,既減輕了正德的工作負擔,同時又剝奪了司禮監太監擅權的可能性,但是如此一來,芷萱就變成了司禮監不共戴天的死敵。
等張超解釋清楚了芷萱工作的重要性和影響力之後,芷萱臉都嚇白了,她萬萬想不到正德行為的背後,竟然有這麼一層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