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迎接聖旨是張家的大喜事,所以卓然兄弟三個都出席了。
當夜,種痘社聚會完畢,送走欽差之後,卓然因為與黃大夫徹夜交談,就沒有去二哥家。
第二天一早,告別了黃大夫,卓然就隨著來接他的二哥平寧去了他家。上一次來到府城,沒有去平寧家已經被埋怨過一次了,這次他不好不去,讓二哥落下話柄。
不過卓然看著二哥有點不太對勁,心裏納悶。實際上老二沒別的問題,就是有些眼紅了。
老三中了個頭彩,現在成了監生,是老三用命換來的,理所應當。老大是族長,平時對老三也特別好,親侄子明德娶了李家的小姐,侄子有了大喜事,作為叔叔的當然很開心。
但是平寧的心情就是不太好,怎麼著老大老三都有了好事,那我呢?雖然年輕那會不懂事,出了一些笑話。現如今成家了,也收了心了,現在在府城開著兩個店麵,也算是事業有成。難道就因為跟老三離了遠了點,關係冷淡了,所以有了好事就沒有他的份?
眼看著自家的明英也有些大了,也要著急他的婚事了,明德娶的媳婦那麼好,明英也不能太差呀。
平寧心裏這麼想,臉上不自覺就有了點流露。不過嫂子黃氏倒是看不出什麼不對勁,很熱情的招待了他,把他們兄弟安排的妥妥當當的。
酒足飯飽之後,兄弟們聚在一起聊天。二嫂也拉了侄子明英加入話團,明英小明德四歲,剛好十一歲,現如今在一家私塾讀書。
二嫂周氏突然問道,“三弟,你現如今已經是監生了,我們婦道人家不曉事,能不能說說啥是監生?”
平寧不高興了,“去去去,我們大老爺們聊天,你摻和什麼?”
卓然知道二哥是嘴上硬挺,就笑著勸住他,“二哥,沒事的,都是一家人,一起聊天就該和樂融融,何必分開,二嫂想說什麼就說。“
周氏笑著恭維道,“你瞧瞧,三叔不愧是讀書人,就是會說話。”
卓然就給她解釋道,“二嫂,我原來是縣學的生員,就是縣學的學生。這個國子監是大明朝中央開的學校,南京北京各有一所,監生就是說,我是這個中央學校的學生。”
二嫂接著問道,“那這個監生跟原來的秀才有什麼不同?”
卓然想了想,“監生最大的好處是肄業之後可以當官。”
二嫂又驚又喜,“啊?監生都可以當官了,那不是跟舉人一樣?那我們張家不就改換門庭了,以後是不是不用交稅了,縣上的稅可是不輕。”
卓然郝然道,“那倒不是,我這樣的監生是不如舉人的,稅還得交。”
二嫂聽完,就有點失望。
大哥平安看卓然有點尷尬,就安慰道,“你還年輕,現在都是監生了,在南京好好學上幾年,再考個舉人,還來得及。”
二嫂知道自己說錯話了,忙說,“大哥說的對,三弟還年輕,肯定會考中舉人的。”
又急忙轉移話題,“三弟,你侄兒明英這幾年一直在私塾讀書,聽先生們說,很是頑劣,書讀的不好,我和你二哥都有點擔憂,你書讀得好,能不能給出出主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