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信息

樂壇資訊

指揮大師薩瓦利什逝世

老派德國指揮大師沃爾夫岡·薩瓦利什(Wolfgang Sawallisch)於2013年2月22日在他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阿爾卑斯山麓的寓所內逝世,享年八十九歲。

薩瓦利什被譽為“最後兩位老派的德國指揮大師之一”(另一位是庫特·馬蘇爾)。所謂老派,也就是經由德國宮廷樂隊長(Kapellmeister)體係嚴格培養出的指揮家。具體來說,這樣的指揮家從地方小型歌劇院的聲樂培訓師開始做起,隨後進入樂團工作,與音樂融為一體。他們對自己指揮的音樂的每個音符都無所不曉,經常背譜指揮,而且也是技藝高超的鋼琴家和鋼琴伴奏,對交響樂和歌劇無所不通,善於訓練、調教和引導樂團。

沃爾夫岡·薩瓦利什1923年8月26日生於慕尼黑。五歲時,他在一次家庭聚會上第一次接觸到鋼琴。十一歲時,他在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看了一場《漢塞爾與格麗泰爾》的演出,遂立誌要當指揮。十四歲時,他開始在廣播電台演奏鋼琴,其後成為當地一支青年樂團的主要成員。1942年,他被編入伍,駐紮在意大利前線。1947年,在獲得音樂學院畢業證書後,他在奧古斯堡謀得一份職位。數年的辛勤工作後,他受邀赴亞琛歌劇院擔任音樂總監(1953-1958)。1953年,年僅三十歲的薩瓦利什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指揮柏林愛樂樂團的指揮家之一。1957年,年方三十四的薩瓦利什亮相拜羅伊特音樂節。1960年到1970年,他出任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同時在1961年到1973年擔任漢堡愛樂樂團音樂總監,1973年到1980年擔任瑞士羅曼德管弦樂團藝術總監。1971年,薩瓦利什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他被任命為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的音樂總監。1993年,他遠渡重洋,接替裏卡多·穆蒂出任費城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直到2003年退休出任樂團桂冠指揮。

薩瓦利什也是一位與中國十分有緣的指揮家,他一生中共有四次到訪中國。第一次是在1984年,率領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演出莫紮特《費加羅的婚禮》,這是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到訪中國演出全本歌劇。薩瓦利什隨後的三次中國演出都是與費城交響樂團合作:1993年5月,他與樂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和上海萬體館演出;1996年,薩瓦利什再次與樂團到訪中國,曲目中有德沃夏克“第九”;2001年5月,即將卸任的薩瓦利什最後一次造訪中國,獻演於北京人民大會堂。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正逢郎朗加盟Telarc公司,發行了第一張唱片,在國際上聲名鵲起。正是薩瓦利什不顧主辦方的提議,堅持要郎朗隨團演出,促成了郎朗第一次回國亮相,演奏門德爾鬆《第一鋼琴協奏曲》。

日本指揮家獻演朝鮮平壤人民劇院

朝鮮規模最大也是最優秀的國家交響樂團在2013年3月8日首次演出了貝多芬《第九交響曲》。演出的指揮井上道義在日本是享有較高地位的指揮家,他曾指揮過英國皇家愛樂樂團、俄羅斯聖彼得堡交響樂團和美國芝加哥交響樂團等。

這場音樂會在平壤人民劇院舉行。合唱團由一百二十人組成,四位歌唱家分別來自朝鮮和日本,聽眾人數達到一千五百餘人。音樂會一開始的曲目由朝鮮民歌《阿裏郎》預熱,隨後便演出了貝多芬這部跨時代的交響曲。現年六十六歲的井上道義表示:“我很享受音樂會,很滿意。”

井上道義目前是日本知名樂團金澤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他表示選用“貝九”是為了表達“對和平的渴望”。他此次指揮是應朝鮮國家交響樂團邀請。演出前,井上道義對聽眾說道:“遠在朝鮮以外的人很少知道原來朝鮮還有這麼一支偉大的樂團、合唱團和這座了不起的劇院。”

小雅爾維執掌瑞士格施塔節日樂團

愛沙尼亞指揮世家雅爾維家族最小的兒子克裏斯蒂安·雅爾維(Kristian Jrvi)近日被任命為瑞士格施塔節日樂團(GFO)音樂總監,今夏上任。

這支樂團創建於2010年,但音樂節的曆史可以追溯到1957年,起源是梅紐因在當地創立的“梅紐因夏季音樂節”。樂團的成員來自蘇黎世市政廳管弦樂團、蘇黎世歌劇院樂團、巴塞爾室內樂團、巴塞爾交響樂團、伯爾尼交響樂團以及梅紐因音樂學校的弦樂高級研修生。

薩爾茨堡音樂節總監易人在即

薩爾茨堡藝術節總監亞曆山大·佩雷拉(Alexander Pereira)將於2016年合同到期後辭職,由此成為藝術節曆史上最短命的總監之一,隻擔任一屆。

佩雷拉作風強硬,商業氣氛濃厚,因此與藝術節的監管方市政府關係鬧僵。他近日希望在六千萬歐元的基礎上再增加四百萬歐元開支,被董事會駁回。佩雷拉揚言辭職,結果一語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