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客人到齊(1 / 3)

第二節

成化三十四年三月四日(西元1701年)揚州城郊

曹婆婆死了,從土路逃出來的當晚她就死在那片樹林裏。她走的是這麼突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白浮耽擱了一天,和白倩一起挖個簡單的墳。把曹婆婆埋在裏麵,他們身上沒有帶紙錢。隻有在墳前簡單的燒一些枯枝碎葉充當紙錢,白浮還花了半天的功夫劈了一塊木牌立在墳頭。他們一家五口都不知道曹婆婆的名字,所以隻在木牌上簡單刻上四個字:旗人曹氏之墓。

白倩在墳頭跪下去,簡單的拜了拜。她拽著遠處抓蚱蜢的白羅羽,把他拖到墳前,按著頭又給曹婆婆磕了幾下。白倩今年十七歲了,平常這個年紀的女孩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但如今到處都在逃難,父親說等安全過了江,就會給自己找一個好婆家。白倩並不在意這些事情,她是家裏的長女,兩個小弟一個尚在繈褓,一個不喑世事。現在這個情形下,她隻能像個男人一樣幫襯著父親,努力撐起這個家。白倩把額頭上的碎發重新塞到頭巾裏,擦了擦臉上的汙穢。重新和父親上路。

白家五口人沒有悲傷。這些天的苦難經曆了太多,他們見過太多的生離死別,每個人心裏早已是麻木的。戰火連天,最不值錢的就是人命。

白羅羽早已從幾天前的驚嚇中緩過神來,他還是和之前一副老樣子。不是纏著白倩,就是到處東竄西跳。閑暇時就跑開一個人去抓蟲子,掏鳥窩。整個苦悶的路途上,隻有白羅羽一個人無憂無慮,與其他所有人的沉悶不語格格不入。

白浮並沒有去責怪白羅羽,他深深明白。自己拖家帶口,能不能安全走到長江邊都是個問題。自己一家本來在彭城南邊的小村莊裏務農,他父親去世那年。清軍入了關,自己的大半輩子都活在清人的統治下。白浮是個老實人,話不多卻什麼都明白,他能看得出來,在清人統治的中原地區生活,比以前大明的治理下活著要更輕鬆。稅抽的少了,自己家也蓋起新的土房。說實話,他也不想逃難,但是不逃就得餓死。清朝樂怡三十九年(1700年),整個中原地區發生規模空前的蝗災。千裏中原,遍地餓殍。如今隻有明國控製的江南依然風調雨順。與此同時,明軍在樂怡四十年一度打到了山東南麵。整個蘇北的民眾沉醉在短暫的幻想中。不是對明國光複的幻想,而是對不用餓肚子的幻想。他們天真的以為偏安在江南的明國,會把災區的百姓安置到長江以南。但是隨著明軍的敗退,他們被殘忍的丟棄了。麵對饑餓和清軍有可能實施的報複,在一片危言聳聽中。白家五口人和無數蘇北民眾一起踏上了南渡的道路。

白浮任憑兒子去瘋去鬧,因為不想也讓這個未經世事的傻小子和其他三個人一樣。都為著遙不可及的未來而苦惱。如若是自己一家五口不能安全到達長江南岸,自己也不想在死之前給兒子留下一個苦悶的回憶。

戰火,饑餓,前途未知的道路。苦難從四麵八方湧來,死死掐住這風雨之中的飄搖的家庭。讓人感到窒息般的絕望。

再一次上路的兩個時辰後,天色漸晚。白浮看到前麵的樹林裏有處荒廢的破牆,他把車子轉個向。朝破牆那邊推去。

白浮把兩個車把上的肩帶慢慢地摘下來,然後緩緩地放下推車的車腳。白倩在一邊默默地幫著父親從推車上搬東西。然後跑到樹林裏撿了一小堆柴火和枯葉,堆放在破牆邊的空地上。白浮則從懷裏掏出一個布包,他小心地把布包打開。從裏麵取出幾張黃表紙一樣的火折子。然後對著空氣甩起來,隨著火折子在空氣中的不斷摩擦,那火折子的表麵漸漸冒出幾點火星,然後煙霧也漸漸變濃,不一會,幾張火折子就冒出火來。白浮把枯葉聚在一起,小心的把火點起來。很快,一團篝火就出現在眾人麵前。

四個人對著火焰沉默不語,黑夜中躍動的火光把每個人的臉龐映照的紅撲撲的,彤彤的木柴在火堆裏冒出劈裏啪啦的火星。饑餓籠罩在所有人的臉上,每個人心裏都很清楚,現在的情形並不好。糧食早已吃光。就算是樹皮現在也沒得找了。

白羅羽也一改白天的活蹦亂跳,此刻正一臉苦悶地躺在白倩懷裏,白倩輕輕撫摸弟弟的頭發,她唯一能做的就是輕哼著歌謠,不停地安慰懷裏的白羅羽。

白浮慢慢脫掉腳上的靴子,然後又是慢慢地脫掉襪子。白羅羽看到,父親的襪子被染得血紅,腳底板上起了幾個偌大的水泡。母親把小弟遞給白倩,然後取出一根細針在火上烤著,眯著眼用針給父親腳底的血泡一個個挑破。然後從一個小瓷瓶裏倒出一點油,在掌心溫潤摩挲了一會,給父親的腳底板輕輕地按揉著。白羅羽看的膽戰心驚,他扭過頭不敢繼續看下去。白浮則一邊往火堆裏添上幾根木柴,一邊側身把一個水囊從家當裏抽出來,遞給妻子。妻子喝一口水,然後傳給了白倩。白倩沒有喝,直接遞給懷裏的白羅羽,白羅羽渴壞了。他接過水囊一飲而盡,滿足地擦擦嘴。突然想到父親和姐姐還沒有喝水,他急忙站起來。喊道: